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一书封面上的四项引人深思的问题关注颇多:探究物联网的实质,究竟是安于现状、维持现有成果的“守成”,还是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创新”呢?深入剖析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时,究竟是充满风险、隐含泡沫隐患的“泡沫”,抑或是推动经济增长、引领科技进步的“引擎”呢?全面盘点物联网应用领域,究竟是各自独立、难以整合的“孤岛”,还是相互关联、形成整体的“大陆”呢?展望物联网未来发展趋势,究竟是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的“红海”,还是前景广阔、潜力无限的“蓝海”呢?作为该书撰稿部门的常务副主任,李珂先生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实际上,该书提出的上述四个问题,正是物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例如,对于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是“红海”还是“蓝海”的担忧,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低层次产业规模扩张阶段的忧虑。据报道,中部某地在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招标活动中,竟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6家企业参与竞标,其中不乏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大唐电信、神州数码等业界知名企业。然而,这些企业的实力相差无几,最终的胜负可能仅仅取决于价格因素。如今,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已经初露端倪。
据了解,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物联网,企业所能提供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方面。在招标过程中,数十家中国企业均以系统集成商的身份参与竞标,但使用的芯片却全部来自美国或日本制造,导致外国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国内企业则陷入价格战的泥潭。更为严重的是,某些解决方案甚至超出了国内企业的能力范围,最终只能寻求跨国公司的协助,使得跨国公司从幕后走向前台。
针对上述四个问题,李珂先生坦诚表示:“实际上,我们也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本书之所以命名为‘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应用实践’,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实际行动来探索和解答这些问题。”
(一)物联网产业链重点环节将迎来快速发展。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下一步目标便是进一步完善物联网产业链,重点发展与物联网产业链密切相关的硬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运营与服务等核心领域,致力于研发新型传感器、传感网核心芯片、传感器节点、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与内容服务等关键产品与解决方案,以系统集成与运营及服务为引领,带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突破性进展。
(二)微电子技术将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数十年来,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物联网技术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未来10至20年内,传统硅技术将步入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