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通副总裁邱鲁闽向记者介绍:采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可以博采众长,不断拓展网络化管理模式。如今,网格化的模式已经在公共安全、道路安全、道路交通、社会管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海塘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以后的应用推广中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的管理。
第二:形成上下贯通的大城管体系。如:杭州市采取一级监督、多级派遣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从市、区、街道三级考评的模式。并实现了与1837个部门,并且深入到886个社区。可以说除了数字城管之外,没有一个系统,能够覆盖如此多的单位。
第三:就是精细化管理。宁波和温州推出的智慧城管,就形成了一个精细智能运行监控的体系,从最早的单纯的监督员、发现问题,发展到现在通过很多智能化手段,实现一个城市市政、环卫、交通、治安、供水、供暖等方方面面的监测。
第四:深入细致的专项管理,从综合到深化,提升处置执法水平。如:专门针对户外广告、工地、渣土清运等等,这些在专项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深化,专项管理也拓展到地上和地下一体化的层面。长期的运行,我们积累了一些基础的数据,从而可为一个城市提供持续共享的公共信息库。
在实例中,数字城管效应也得到了验证,以我国第一个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为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统计表明,北京东城区实施的“数字城管”系统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0%,而过去只有30%左右,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8%,问题处理率为90.34%,平均处理时间为7.5小时,而过去要一周左右,案卷处置结案率为90.53%,平均每周处置问题390件左右,处理问题件数是过去的5.4倍,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因“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突出成效,得到了中央编办、国信办、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多位资深行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被住建部命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组织在全国城市推广。
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成功实施以来,上海、天津、重庆、太原、合肥等全国数百个城市相继在数字政通的帮助下实施完善的数字城管系统,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化城市管理手段现如今已经成为城市管理者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式与方法之一。同时,这也极大地说明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智慧城市“抓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邱鲁闽还表示:除了自上而下的数字城管之外,数字政通还在积极推行自下而上的创新社会管理。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我们把社区根据一定的面积划分出若干等份,每个等份就像网格一样,每个网格还有个管理员,这个小格子里的居民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这个管理员,小到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大到医保、社保、就业、工商、公安,都能“管得着”。
2012年,国内首个“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相融合的建设项目在湖北荆门实施,这两种管理手段同时实施,一方面实现了“社会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型管理”的转变、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务型管理”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人、地、物、事、情、组织”六位一体管理要素,使信息有效利用与融合,有利于城市管理者采集基层数据、社区群体的意见与想法,同时对维护社会秩序、制定城市管理适配政策、促进社会和谐、改善社会服务有着很大裨益。
在数字政通眼中,数字化“社会管理”与“城市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政府全面地分忧解难,是“接地气“的智慧城市业务。也正因如此,数字政通目前已经不仅仅为各地政府客户提供核心软件和系统平台,而且能提供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一站式运营外包、地下管网、数字国土等服务。据了解,未来几年,该公司会将业务延伸至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社会医疗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