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巨大的电机领域已然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重视。早在2010年,我国政府便发表了鼓励高效电机推广的相关政策,并向高效电机实施财政补助。然而,尽管政府已采取多项举措以推动高效电机的普及,但截至当前,全国大多数地区依然在大量使用达不到第三级以上标准的普通电机,而成本问题被视为阻碍高效电机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效电机的制造过程是在普通效率电机的基础之上,通过改良电机生产工艺、运用尖端的转子构造以及优化电磁场设计,从而提升电机的工作效率。此外,新型冷轧硅钢片的采用以及新工艺的应用,再加上铜及其相关材料用量的增加,使得高效电机的制造成本相较传统电机平均高出20%-30%,这无疑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初始投资成本!" 西门子公司高级副总裁、驱动技术集团总经理林斌先生如是说。他强调,从电机的整体使用周期来看,初始购买、安装以及期间维护所产生的费用仅占据总费用的约10%,而运行所需的电力费用却高达90%左右。因此,选择高效电机能够显著降低电力消耗,长远来看实际上更加符合企业的经济效益。他认为,节能意识和观念的不足同样是制约高效电机推广的难题所在。
徐少山先生则表示,除了高效电机售价偏高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约80%的电动机都是作为风机、水泵以及空压机等产品的配套设备。这些设备制造商并非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价格而非能效水平。"长久以来,电动机一直是一种典型的价格主导型产品,价格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电动机的效率水平则处于次要地位,甚至往往被忽略。这也正是企业生产高效电机的积极性不高,高效电机市场份额偏低的主要原因。" 徐少山先生说道。
跃进先生在认同上述观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中国目前的工业用电价格并不算高昂,然而终端用户对于高效电机在全生命周期内的购置成本和运行成本的经济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和理解,这直接影响了他们购买高效电机的积极性,进而导致高效电机未能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因素需要考虑,例如企业更换电机可能会影响生产的持续性;由于新旧电机尺寸规格的差异可能会影响电机与设备的适配性;电机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之间存在协同成本;企业电机数量众多,更换起来较为繁琐,缺乏动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