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2024-07-25 工业品商城19
核心提示:智能电网不仅是确保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更是连接众多网络及基础设施的桥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智能电网融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于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着深

     智能电网不仅是确保国家能源稳定供应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更是连接众多网络及基础设施的桥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智能电网融合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于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发展智能电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我国企业在智能电网领域的理论研究、技术创新、设备研发、标准制定、工程建设以及实验能力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整体上已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我国已经成功投运了诸多特高压交流和直流输电项目,并建成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张北风光储输等一批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构建起了功能完备且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试验研究体系,智能电网标准制定工作也走在了世界前列。我国全面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基础和条件已然成熟。我们应当遵循电网电压等级逐步提高、联网规模不断扩大、配置能力愈发增强的发展趋势,将智能电网视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导产业,给予其高度重视并优先发展。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制定相关的财政税收、价格调控、投资融资等配套政策,全力支持智能电网的建设。其次,我们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大型企业的创新骨干作用,集中精力攻克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储能、多网融合、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难题。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国际标准的制定,将我国企业已经形成的标准推广至全球,为我国智能电网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需将智能电网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坚持战略引导、突出重点,明确定义智能电网发展的战略重点。我们应当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一特四大”的战略,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策划并建设一批大型的煤炭电站、水电站、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通过利用以特高压电网为主体的强大智能电网,向东部和中部的负荷中心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电力传输,从而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能源与电力资源。我们还要全面实施电能替代战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有效解决东部和中部地区日益严重的雾霾问题。加大向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跨区域电力输送力度;将工业锅炉、工业煤窑炉、居民取暖厨炊等使用煤炭的方式转变为电力,大幅度降低直接燃烧煤炭带来的污染;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气化轨道交通等,减少燃油排放,实施以“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为核心内容的电能替代战略。

  我们必须将智能电网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制定国家级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虽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对智能电网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但是目前尚未制定出国家级层面的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导致战略部署无法得以具体落实。因此,我们应该加紧制定国家级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统筹考虑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互联网、物联网建设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阶段的能源发展正面临着四个主要问题。首先,我们无法回避的是总量供应的问题。据统计,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已达到了惊人的36.4亿吨标准煤。对此,不得不提及的是,我国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程度,已经分别高达了59%以及32%左右。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供应都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其次,资源配置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我国的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分布并不均衡,全国超过70%的煤炭、水电、风能以及太阳能资源都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而这些能源基地距离东中部的负荷中心普遍在1000公里以上。因此,仅凭现有的电网系统,我们很难实现这些能源基地的大规模开发。再者,能源效率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在能源开发环节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低,在传输环节过度依赖于输煤,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高品质能源来传输低品质能源。最后,生态环境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关注。由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导,长期以来我们在能源发展中追求的都是就地平衡,这导致了土壤、水质以及大气等方面的严重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以PM2.5为主要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和能源发展方式的“后天失调”这一对矛盾的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