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份,美国著名精密仪器制造商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简称NI)发布了其全新的眼前一亮的新款视觉系统——NI CVS-1457RT。这款系统不仅性能强大且结构紧密,采用了1.66GHz英特尔Atom处理器作为其“心脏”,更为惊喜的是,它配置有两个相互独立的GigE Vision端口,完美的兼容了以太网供电技术。由于每个端口均支持以太网总线上的确定性摄像头触发功能,用户只需使用一根以太网电缆即可同时实现对摄像头的供电、触发以及图像采集等操作。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所述,在机器视觉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的市场份额被欧美和日本占据。然而,随着全球制造业重心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已然成为了继北美、欧洲和日本之后,国际机器视觉厂商竞相争夺的重要目标市场。在中国,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技术引进时期,尤其在半导体及电子行业中,机器视觉技术的应用尤为广泛,例如PCB印刷电路组装、元器件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设备等领域,都能看到机器视觉技术的身影。正是得益于此,机器视觉技术在提升电子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中国已逐渐崛起为全球机器视觉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农业、医药、军事、航天、气象、天文、公安、交通、安全、科研等诸多领域。其中,工业领域无疑是机器视觉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已经成长为全球制造业的加工中心,对于高精度零部件加工以及相应的先进生产线的需求日益增加,使得众多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机器视觉系统和丰富应用经验得以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机器视觉产业研究报告分析,当前我国随着配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技术、资金的积累也日渐丰厚,各行各业对于采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需求也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内众多知名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在图像和机器视觉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大胆探索,逐步开始在工业现场进行应用实践。其中,制药、印刷、矿泉水瓶盖检测等领域是其主要应用场景。尽管目前真正意义上的高端应用尚属少数,但以上相关行业的应用潜力仍然巨大。此外,诸如指纹检测等新兴领域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电子制造和代工厂商近年来正积极采购大量自动化设备以替代人力资源,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预计未来几年内,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台湾地区的工厂也纷纷选择提高自身的自动化水平,预计未来2至3年内,自动化设备的更换潮将达到高峰期,这无疑将为机器视觉产品在该行业的应用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数年内,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38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