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八成的高端芯片和九成的精密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乃至接近百分百的高铁轴承,都必须倚重外国进口方可获得,这种现象显得尤为无奈。
"蛟龙探海,嫦娥奔月,这般卓绝的中华装备制造业,竟然造不出一台生产普通丝袜的机械,如此嘲讽,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的营销总监许亮先生,曾在全球最大的经编机制造商卡尔迈耶任职长达十余年,对于实现高端装备国产化的理念与现今的企业主不谋而合。
在许亮先生眼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丝袜机正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真实写照。丝袜机作为经编机械的一种,虽然截止到去年为止,我国的经编机械产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产量的85%,并且出口均价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0.7%,然而进口均价却是出口均价的3.93倍。更为严重的是,许多高速运转、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经编机仍然无法在国内制造出来。
"丝袜机的转速可达到每分钟4000转,如此高的转速对钢材的强度和制造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稍有偏差便可能导致机器损坏。而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恰恰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我们的钢材、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许亮先生如是说。
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及基础材料,简称为"三基",是制造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其水平直接影响到重大装备的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我国制造业的大型成套装备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在核心技术方面依然受到限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尤其是高端装备的快速发展与相应的'三基'产品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制造业从大国向强国转变过程中的最大短板。"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军表示。
"三基"发展滞后的直接后果便是高端材料与零部件的自给率偏低,制造产业过度依赖加工制造及单机制造的增长模式,大量利润流失海外。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了50%,其中包括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近乎百分之百的高铁轴承,这些关键产品都需要依赖国外进口。
"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所需的高端零部件、高端材料依赖进口,使得主机和成套设备陷入了'空壳化'的困境。例如,为工程机械配套的30兆帕以上高压泵、阀和马达几乎全部来自进口,行业内70%的利润都被进口零件所吞噬。"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总体组代表屈贤明指出。
"三基"发展滞后还导致产业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国产装备的质量、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相对较差。以高端结构材料为例,我国仍有25%的材料、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45%的材料"只能展示,无法用于实际生产",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我国制造业的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8倍,每年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干勇强调。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大量基础产品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整机的制造成本,而且还面临着受制于人的风险,关键"三基"产品的价格日益攀升,交货期却难以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