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局与对策研究探讨 

   2024-07-31 工业品商城39
核心提示:我国装备制造业逐步走上实施逆向工程的道路,这个结果是由诸多客观的历史因素所导致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是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因此三基项目(即基础研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必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是在全球贸易开放环境中的推动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

    我国装备制造业逐步走上实施"逆向工程"的道路,这个结果是由诸多客观的历史因素所导致的。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是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因此"三基"项目(即基础研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必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是在全球贸易开放环境中的推动下进行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充分借助广泛的专业分工来服务自身需求,并不需要凡事亲力亲为。然而,如今我们正面临着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装备转型的挑战,国外供应商要么拒绝出售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要么索取过高价格,从而使我们陷入困境。屈贤明先生对此表示担忧。

    他指出,"重主机,轻基础"的畸形政绩观念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解释道,"主机项目的成果显著,容易引起政府和公众的关注;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则相对较慢,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在现有的政绩评估体系下,如果企业领导在这段时间内无法取得显著成绩,他们如何能够获得晋升机会呢?因此,企业领导者可能会选择投资那些能带来更快回报的项目,而不是投入大量资源去加强'三基'建设。"

     此外,屈贤明先生还强调了我国"三基"研发工作缺乏共性技术以及基础性研究的支持。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应该以基础研究作为坚实的基石,以共性技术研究作为连接各个环节的桥梁,最终通过理论开发和实际应用来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然而,当前我国在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也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屈贤明先生进一步指出,"从现状来看,国家在产业共性技术政策和发展战略方面尚未明确,原有的承担共性技术研发任务的科研机构在转向企业运营之后,更加专注于短期内就能见到效益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工作,而相关的研究基地和研究平台则处于分散或者闲置状态,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对于装备制造业基础工艺水平的提升,屈贤明先生认为,这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举例说道,曾经有一家纺织企业从德国引进了一批高端机械设备,在设备的组装说明书上注明,"请将最后的螺钉旋转三圈,然后再反方向旋转半圈,即可正常使用"。然而,中国的工人却巧妙地按照两圈半的方式进行安装调试,结果发现设备始终无法正常运行。直到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屈贤明先生总结道,"德国和日本的产品之所以能够保持卓越品质并赢得市场青睐,主要得益于其产业工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不仅确保了产品的制造精度,同时也推动了工艺水平的持续提升。因此,提高制造业一线员工的素质已经迫在眉睫。"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