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业面临困难和转型

   2024-07-31 工业品商城12
核心提示: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1月份我国纺织业增加值表现出色,以8.2%的同比增长率稳步攀升。回顾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生产的化纤、纱、布以及服装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046万吨、2576万吨、494亿米以及194亿件,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实现了7.5%、7.5%、7.1%和0.7%的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项指标的增速均有

     根据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11月份我国纺织业增加值表现出色,以8.2%的同比增长率稳步攀升。回顾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生产的化纤、纱、布以及服装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046万吨、2576万吨、494亿米以及194亿件,相较于去年同期,分别实现了7.5%、7.5%、7.1%和0.7%的增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四项指标的增速均有所下滑,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4.5、5.5、3.3和5.8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贸易情况来看,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11月期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达到了惊人的2580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972.1亿美元,增长11.5%,服装出口额则为1607.9亿美元,增长12%。11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再次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当月出口额达到了2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94.6亿美元,增长16.7%;服装出口额为150亿美元,增长16.6%。

    在进口方面,1至11月间,我国累计进口纺织用合成纤维35万吨,同比增长16.9%,进口额同比增长15.2%;同期进口合成纤维纱线35.6万吨,同比下降4.6%,进口额同比增长0.8%。11月份当月,我国纺织用合成纤维和合成纤维纱线进口量分别为3万吨和2.9万吨,进口金额分别为9470万美元和1.5亿美元。

     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调整阶段,各项主要指标数据全面下滑,部分指标甚至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行业运行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规模增速明显放缓,行业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其次,棉花、PX等原材料供应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第三,产能、产量、订单乃至利润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第四,网上销售份额大幅提高,预计纺织服装网络销售规模有望从2012年的300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4000亿元以上;最后,我国纺织产业向东南亚地区的转移速度超出预期,而东部地区纺织产业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速度则有所减缓。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之一,2012年的棉花消费量高达784万吨。然而,受国内临时收储政策的影响,国内棉花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导致棉纺企业面临困境。

    目前,国内棉花收储价格为每吨2.04万元,抛储价格为每吨1.9万元。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棉价持续走低,美国棉花指数自2011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便一路下滑,截至12月12日,该指数仅报收于82.61,价格暴跌近56%。目前国内外棉花无税价差高达每吨4500元。

    如此巨大的棉价“剪刀差”,无疑给原本已经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棉纺企业带来更大压力。据悉,目前棉纺行业几乎全行业陷入亏损局面,除少数大型企业仍能保持订单稳定外,众多中小棉纺企业纷纷选择关停倒闭。根据另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亏损企业数量多达2805家,远超过去年全年总量1741家的水平。

    除此以外,电子商务对于传统纺织行业的冲击之猛烈使人瞠目结舌。就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双11”购物节中,知名电商平台淘宝网一天之内的销售额竟然突破了350亿元,这一数字相当于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在华大半年时间的销售额。

    一位国内高科技纺织企业的高层领导对此表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商业规则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互联网时代,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用户体验,因此,纺织服装行业的经营模式也将逐渐由目前的B2C转向更具灵活性的C2B模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