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钢铁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揭示,11月底的最后两周,国内各主要钢铁生产企业每日产出的粗钢总量高达170.9万吨,相较上一旬(即10月底)环比下滑2.37%。同时,全国的粗钢日产量预估也已达到209.1万吨,环比上一旬有所减少,跌幅为1.94%。尽管粗钢产量略有降低,但其总体产量依然高居不下。据专家预测,今年我国的粗钢总产量预计将达到惊人的7.8亿吨,同比增长6.7%。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钢材的需求却呈现出疲软之态。由于机械制造、家电产业以及集装箱制造等钢铁下游行业的发展速度逐渐放缓,造船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因此虽然我国的钢材消费量有所增加,但是增幅却显著下降。预计全年的钢材实际消费量将达到6.93亿吨。
供给和需求的增速都在逐步放缓,然而产能过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给钢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根据中国钢铁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10月份,纳入统计范围的86家大型和中型钢铁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仅为17.16亿元,相比9月份的32.66亿元,利润降幅超过了47%。自7月份以来,国内重点钢铁企业连续三个月的利润上升趋势已经告一段落。
事实上,除了6月份出现亏损外,今年以来,国内的重点钢铁企业在其他月份都实现了盈利,尤其是下半年的盈利状况明显优于上半年,其中9月份单月实现的利润更是高达32.66亿元。然而,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钢铁企业的盈利状况在10月份出现了转折。
数据显示,10月份,钢铁行业的亏损面超过了20%,比9月份高出了4.3个百分点;当月亏损企业的亏损额也比9月份增加了1.8亿元。
如同以往,铁矿石始终是悬在钢铁企业头顶的一把利剑。今年前十个月,我国累计进口的铁矿石总量达到了6.6亿吨,同比增长了10%,累计进口金额更是达到了86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4%;与此同时,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平均价格高达每吨129美元。据预测,今年我国的铁矿石进口金额将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平均价格仍将维持在每吨130美元的高位。预计,今年我国对铁矿石的需求量大约为11.38亿吨,进口铁矿石约为8亿吨,铁矿石的对外依赖程度依旧保持在70%以上。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中国需求”增速的放缓,近期全球三大矿山接连宣布缩减开支。其中,巴西淡水河谷明年的资本开支预算将从今年的163亿美元降至148亿美元;而必和必拓和力拓也计划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等方式来削减支出。必和必拓表示,新一财年的支出水平将从原来的217亿美元降至150亿美元以内。
临近岁末,国内钢材市场的一波上涨行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截至12月13日的一周时间里,国内钢材价格指数的周涨幅达到了0.12%左右,钢坯等原材料价格也保持稳定并有所上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末国内钢材市场正处于传统的销售淡季,在钢产量小幅下滑,且“冬储”尚未启动的背景下,短期内钢材价格仍将以震荡调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