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全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在选准了汽车、船舶、电子、民爆以及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之后,我们依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持续深入探索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还有试验检测等诸多核心技术研究。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全力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以及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努力使其转化为生产力。
为了培育出行业领军企业,我们致力于打造产业集聚效应。我们将建立起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引领,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从而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大力扶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同时也会积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最终形成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
我们注重突出区域特色,积极推进产业布局。我们将引导各个地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合理设定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规模。我们将依托现有的科研制造能力、应用基础、产业园区等特点和优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业机器人区域差异化发展。
我们积极推动应用示范,以此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积极运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确保安全生产,进而促进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我们将精心挑选一批效果显著、带动作用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例如在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在劳动强度较大的纺织、物流行业,在危险程度较高的国防军工、民爆行业以及对产品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的制药、半导体、食品等行业,开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
我们将加强总体设计,完善标准体系。我们将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研究机制,协调推进工业机器人标准体系建设。我们将遵循急用先立、共性先立的原则,加快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我们还将鼓励和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强化公共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我们将不断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集中人才、技术和实验条件等资源,建立和完善创新能力强、运行机制灵活、能为产业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的工业机器人设计、研发、检测、试验验证、认证认可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将推进国际合作,提升行业水平。我们将加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国内企业与国际优势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关键部件、主机及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研发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带动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我们将支持国内企业参与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推动我国自主技术和标准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