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从大国走向强国?

   2024-08-02 工业品商城35
核心提示:“鉴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程度已经超出了50%的警戒线,其中较为突出的例子包括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挡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以及近乎100%的高铁轴承,这些关键领域的产品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在2014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总体组代表、机械科

    “鉴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对外依存程度已经超出了50%的警戒线,其中较为突出的例子包括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挡数控机床及机器人以及近乎100%的高铁轴承,这些关键领域的产品都严重依赖国外进口。”在2014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总体组代表、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先生以其深沉的声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从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呢?

    “尽管我们的蛟龙号已经成功潜入深海,嫦娥号也成功登上月球,但是如此强大的中国装备制造业,竟然无法制造出一台用于生产丝袜的设备!”曾经在世界上最大的经编机制造商卡尔迈耶工作长达10年之久的常州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许亮先生以一种略带讽刺的口吻说道。

    在许亮先生看来,看似微不足道的丝袜机实际上正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真实写照。尽管截止到2013年为止,中国的经编机械数量已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85%,并且出口均价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惊人的50.7%,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进口均价却是出口均价的3.93倍,更为严峻的是,许多高转速、智能化的经编机仍然是中国无法制造的。

    “丝袜机的转速高达每分钟4000转,这种超高的转速对于钢材的强度和制造精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机器的彻底报废。而基础材料、基础制造工艺恰恰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薄弱环节,我们的钢材、热处理工艺等方面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许亮先生坦诚地指出。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军先生对此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虽然我国制造业的大型成套装备基本能够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例如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等;尤其是高端装备的迅速崛起与配套的‘三基’产品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也是制造业由大变强过程中的最大短板。”

    中国工程院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院总体组代表、机械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屈贤明先生则进一步指出:“由于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所需的高端零部件、高端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主机和成套设备陷入了‘空壳化’的困境。比如为工程机械配套的30兆帕以上的高压泵、阀和马达几乎全部需要进口,这使得行业内70%的利润都被进口零件所吞噬。”

    在屈贤明先生看来,这主要源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逆向工程”的传统发展模式。“我们往往是先开发整机,以满足使用需求为主,然后再去开发基础材料,以解决国产化问题。这样的研发模式使我们能够快速摆脱短缺经济的困扰,但也带来了基础理论研究不足、核心共性技术积累不够、核心工艺储备匮乏等问题,为产业转型升级埋下了隐患。”

    同时,屈贤明先生还强调了“重主机,轻基础”的畸形政绩观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三基”研发也缺乏共性技术及基础性研究的有力支撑。一个完整的创新链条应当以基础研究为基石,以共性技术研究为纽带,以理论开发应用为出口,然而目前我国在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的短板最为明显。

更为值得警惕的是,大量基础产品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整机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可能面临受制于人的风险。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