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乃是基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平台、电信网、广电网及无线宽带网等前沿科技所构建的综合体系,充分发挥高度集成的智能科技潜能,利用完备的配套设施及相关政策推动智慧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为卓越、高效、便捷、迅捷且贴近民意、协调、节能且集约的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已有众多城市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成果颇丰。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体现了创新化、幸福化、和谐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顺应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时代趋势,更是我国致力于打造服务型政府,推动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之一。我们应当把握建设智慧城市这一重大机遇,力争在推动城市迈向"智能化"的进程中,实现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形成优质、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一方面,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信息技术等相关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借助第四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深化互联网、物联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进而拉动网络基础设施行业的发展;凭借云计算平台技术的强大支持,提升政府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培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面向重点行业的信息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信息的广泛共享,推动数据信息产业的繁荣;立足于满足公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与智慧城市相匹配的系统应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以及动漫新媒体等各类应用软件,助力软件研发行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也能有效加快传统行业与战略性新兴行业的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实现广泛的产业融合,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联动、示范效应,大幅降低能源消耗,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组织形式与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源源不断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智慧城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创优化、节能、环保的创新型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首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依赖相对成熟的智慧技术作为坚实后盾,而针对智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无疑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创新思维和创新工具,极大地提升了创新的效率与实践效果。智慧技术、智慧思维的广泛传播与推广,有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自主创新活力与热情,为技术再创新、集成创新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在广泛运用智慧技术、践行智慧理念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智慧理念等新兴生产要素将自然而然地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深度融合。通过技术革新、管理创新与业务重构,真正实现生产要素资源在优化配置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智慧应用、智慧理念得以不断普及,进一步强化了资源环境监管管理的实效性,妥善协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和降低消耗。
在构建富有智慧活力的现代化都市进程中,我们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换代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更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大助力。智慧城市的构建有望引领以智能科技为主导的全新一代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信息产业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的占比,进一步驱动我国信息产业结构的精准化升级与优化。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提及的智慧产业并不仅限于狭义范畴内的网络数据产业、软件产业以及智慧装备研发产业,还涵盖了智慧服务产业及智慧农业产业等多个领域。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历程中,伴随着智慧产业及其相关技术、理念在新兴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农业领域的广泛传播与深入运用,智慧产业的“外溢效应”将日益显著,进而逐步引导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普通制造”向“智慧制造”转变,从“普通服务”向“智慧服务”迈进,从“普通农业”向“智慧农业”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