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2012年度的低迷凋零,当我国风电项目审批权开始下放到地方,舷号风电场设备招标也逐步展开之际,我们的风电行业终于迎来了回暖的曙光。尽管在此过程中,部分整机制造商的市场表现略显迟滞甚至出现下滑,然而众多参与者却在市场竞争中成功实现了逆袭。
以金风科技为例,去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净利润高达9526万元,较同期增长了惊人的383.93%,营业收入达到71.19亿元,同比增长19.72%;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则达到1.88亿元,同比增长387.97%。预计全年净利将在3.8亿元至4.59亿元之间,同比增幅将在150%至200%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突破75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400亿千瓦时,我国风电行业有望重返全球领先地位。更为令人振奋的是,长期困扰着整个行业的弃风限电问题,有望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这一备受争议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已经连续发布相关文件,相关部门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完善相关政策,推进电力系统改革,确保风电优先上网并全额收购,同时加强对限电较为严重地区的研究和运行监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配额制度,“力争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基本解决限电问题。”
如果上述措施能够顺利实施,那么正如一位业内专家所言,“对于风电行业而言,2013年无疑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而这种趋势在2014年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改善。”
回顾一年前,在境外上市的九家光伏公司全部陷入亏损困境,然而就在去年第三季度,绝大多数光伏企业的出货量均刷新了历史纪录,订单供不应求的现象再度上演。
截至去年第三季度,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逐渐向好,亏损幅度相较同期显著收窄,而在国内上市的光伏公司中,大部分也都实现了业绩增长。其中,航天机电实现净利润2亿元,海润光伏实现净利润3400万元,东方日升亦成功扭亏为盈,盈利达到5000万元。
得益于组件成本的降低,诸多光伏企业的业绩均已呈现出明显的好转迹象,尤其是那些向下游产业链延伸的光伏制造商们,在太阳能电站业务方面收获颇丰。建设电站、提供系统集成服务及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似乎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鉴于欧洲市场持续萎缩,许多公司纷纷调整业务战略,将目光投向中国、日本、美国,以及南非和印度等具有巨大潜力的太阳能市场。
2013年,被誉为光伏产业的“政策年”。7月1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将光伏产业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进行深入探讨,并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数月间,先后有十余项具体细则陆续出台,从各个关键环节入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国内光伏应用和行业转型升级。
然而,无论怎样,这同样也是光伏行业的动荡之年,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频繁变动便可见一斑。昔日的行业巨头施正荣黯然离场,海润光伏一日内三名高管接连离职,光伏大亨彭小峰转身投身电子商务领域……不禁让人为之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