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和能源需求呈现出飞速上涨的大背景下,特高压电网的发展已经从基础技术研究、设备研制以及工程示范阶段逐步迈入到多个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建设阶段。特高压电网肩负着将西北、东北、蒙西、川西、西藏以及境外的电力资源输送至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负荷中心的重任,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此关键时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先生所编撰的《特高压交直流电网》一书得以问世,这对于我国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指导意义。该著作明确指出,构建以特高压电网为主体的坚强智能电网,乃是解决能源和电力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之道,也是应对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和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迫切需求。
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的建设,不仅实现了我国电力装备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更为电力装备制造业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借助特高压工程的平台,国内电力装备制造行业立足自主创新,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成功实现了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重大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掌握了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制出了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并成功应用于诸多特高压交直流工程之中,填补了国际领域的空白,打破了跨国企业的垄断和竞争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交流1100千伏、63千安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800千伏与±1100千伏换流阀及阀控设备等40余种特高压交直流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其创新水平已然位居国际领先地位。此外,我国特高压试验检测能力同样堪称世界翘楚。研发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成功搭建了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试验中心,具备了交流1100千伏、直流±1100千伏等级输变电设备的试验能力,为输变电行业高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设计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特高压项目的研发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的研究设计能力,开展了高电压绝缘、电磁场、交直流混合场、温度场、气流场等基础研究,实现了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的重要转变。设计水平的全面提升也推动了常规500千伏、750千伏设备的小型化、节能、降耗和降噪,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装备工艺水平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成功建成了特高压制造基地,国产化制造水平显著提高。
怀揣着特高压工程实践的重大突破,电力装备制造业跻身国际高压设备制造技术尖端领域,赢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其中,“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赞誉,荣膺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至高荣誉。
科技创新的力量源源不断地推动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向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特高压技术的诞生,堪称电网发展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极大地加速了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电力装备制造业无疑是这场革命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如今,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形成了由国产装备主导市场的崭新格局。在特高压工程项目的大力推进下,我国电力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成功掌握了特高压设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从而使得国产设备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特高压项目的全面成功,不仅带动了输配电产业链向上下游的深度拓展,构建起全国产化的供货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通过参与众多特高压交直流工程的建设,我们初步实现了各种制造技术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以晶闸管、特高压变压器用套管、出线装置以及开关用灭弧室、操动机构、盆式绝缘子、出线套管等关键材料、零部件实现国产化为标志,有力地推动了特高压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低端、低质到高端、高质的历史性飞跃,打破了跨国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和竞争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