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资深的证券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深刻解析道,尽管该产业目前正处于收支平衡的局面,然而并未预见到显著的改善前景,原因在于下游主要客户群体为五大发电集团,设备制造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议价权相对较弱,因此对于这一环节能否产生丰厚的收益持保留态度。此外,国内设备制造商的增长潜力亦不容乐观,“天花板”效应明显。
这位专家指出,从短期角度看,尽管风电设备的产量有所增加,价格也在逐步回暖,然而由于下游发电集团相较于设备制造商具有更为强大的地位,加之设备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并不看好设备制造商能够取得极高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国内新增装机量终将面临增速放缓甚至下降的困境,这与国际市场风电装机的长期走势相似,并不被看好。
事实上,不仅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在未来数年内将遭遇增长瓶颈,那些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成熟的风电设备制造商也早已面临类似的挑战。以全球排名首位的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丹麦维斯塔斯风力技术集团为例,其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增长率呈现逐年下滑态势,尤其是净资产回报率(ROE)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分别为-6.4%和-59.4%。另一家知名风电设备制造商歌美飒在2012年的ROE也由前一年的4.1%骤然跌至-48.7%。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需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提高盈利水平。因此,下游风电场开发便成为了具备雄厚实力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的理想选择之一。例如,今年1月,天顺风能宣布与北京宣力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旨在涉足风电场开发以及其他新能源发电场项目。在此之前,天顺风能一直致力于开发广西和吉林两地规模均为49.5MW的风电场项目。
郑康生先生表示,风电站开发的盈利状况优于设备制造,预期公司位于吉林和广西的两个风电项目将于今年获得国家能源局的批准,并启动建设工作,计划在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同时,与北京宣力的合作也是加速推进公司清洁能源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新疆哈密300MW的风电场项目有望在今年实现并网发电。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预测,预计2014~2015年间,天顺风能风电场业务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461万元和1.22亿元。风电场运营业务有望成为公司2015年的全新亮点。
作为国内风电设备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金风科技,早已开始布局电站领域。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金风科技成功转让风场权益133MW。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公司已完成风场权益装机容量605MW,在建风场权益装机容量超过1200MW。未来随着风场转让对公司业绩贡献的进一步提升,也将带动风机产品的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