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挑战及发展前景

   2024-08-14 工业品商城29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装备制造业被誉为一个国家的脊梁,长期以来都是推动国内经济稳健发展的强大引擎。自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制造业一直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并在近10年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今,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在总量还是规模上,已经跃升至全球首位。展望未来数年,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

    众所周知,装备制造业被誉为一个国家的脊梁,长期以来都是推动国内经济稳健发展的强大引擎。自改革开放30余年以来,制造业一直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并在近10年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今,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在总量还是规模上,已经跃升至全球首位。展望未来数年,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从“制造大国”逐步迈向“制造强国”。朱森第先生深信,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将是维持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柱。

      回顾过去10年,我国机械工业产值、增加值以及增速均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电力设备领域也步入了世界前列,火电发电与供电煤耗逐年降低,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金属成形机床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这无疑为我国制造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济南二机床集团为例,他们成功研发了“大型快速高效数控全自动冲压生产线”和“数控大型多工位压力机”,凭借这两项尖端技术,在与世界知名企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本土汽车厂5条智能冲压线的订单。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正式跨入发达国家行列,更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济南二机已向福特公司交付了8条生产线。

     然而,尽管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我们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生产和经营效率相对较低,产业结构尚需调整,产品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关键零部件的发展相对滞后,对主机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例如,高端主机和成套设备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高档数控机床配套的功能部件中有70%、大型工程机械所需的30MPa以上液压件、占核电机组设备投资1/4的泵阀,以及飞机和海洋工程装备所需的配套件、原材料等主要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着资源供应紧张,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用户需求不断升级,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逐渐压缩,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等诸多困难,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针对上述问题,朱森第先生提出,我国制造业应尽快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重大转变:首先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次是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再次是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制造方式转向绿色制造,最后是从生产型制造转向服务型制造。

     在对于转型与升级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交织的道路中,我们深信,我们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应当将绿色制造、智能化制造、服务性制造、融合制造以及超级常态制造作为关键支柱,以此为出发点。

例如,服务性制造,伴随着产品生产方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定制化生产,产品的利润空间正逐步被压缩,然而,服务的附加值却在制造过程中的比例日益增加,从而逐渐形成了制造与服务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模式。在此背景下,服务型制造所提供给客户的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本身,更包含了依附于产品的服务,或是涵盖全面解决方案的综合性服务,同时也纳入了围绕产品生产的各类服务元素。 

     朱森第教授曾提到,海外许多企业普遍提供的产品服务附加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了3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超越了产品本身的制造价值。这样的优秀表现无疑值得我们国内企业深入研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

     再者,超级常态制造,它囊括了巨系统制造——涉及到极大规模、超重部件及设备的制造;微纳制造——微米和纳米级别零部件和系统的制造,即所谓的MEMS;超常环境制造——包括极高(低)温度、极高压、强能场、强能束等极端条件下的制造;超精密制造——精度优于亚微米级、粗糙度优于几十纳米的超精密加工;以及超常成形工艺——无模、增量制造等先进技术。朱森第教授强调,“没有金刚钻,就不要去碰瓷器活。”因此,超级常态制造可以视为装备制造行业的“金刚钻”,我们需要逐步发展这些高端精细的技术,使之成为常规性的制造手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