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士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研发及制造高品质的工业机械手臂,以满足各类工业生产活动的需求。“每当春节佳节之际,总有多家企业积极主动地向我们咨询并预定我们的相关产品,这种现象在以前是从未出现过的。”该公司销售部门的负责人李俊先生感慨道,“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意向订单数量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他补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中小型企业的订单意向增长尤为显著。“例如,一家从事芯片生产的企业,其生产线需要配备30余位员工,他们期望能够引入具备自动上料、外观检测以及产品分类等多种功能的机器人,这样一台设备的售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内,其使用寿命可长达5至7年,足以替代10至12名流水线上的工人。”李俊先生详细解释道。
李俊先生进一步指出:“过去,由于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我们公司许多零部件不得不依赖于海外采购。然而,随着机器人产业链的日益完善,零部件生产企业逐渐增多,成本也随之下降。”
在深圳、顺德等地区,一大批机器人制造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们原本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领域的业务,但为了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我们专门定制了一系列自动搬运的非标准产品,随后我们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力更为巨大。”广东嘉腾机器人公司的市场经理陈日腾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们的公司自2005年起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领域,至今已推出了第七代产品,公司业绩每年均保持着超过40%的增长率。
“回顾2010年之前,人们甚至可能不屑于接收我们赠送他们的产品,然而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订单纷纷主动找上门来。”陈日腾先生表示,他们即将发布第七代无人搬运车产品,旨在取代2.5吨以下的人工电瓶叉车。按照去年叉车销售量20万辆的数据进行估算,若其中一半采用这种无人搬运车,那么其市场容量将高达每年360亿元。
对于机器人行业迎来的“暖春”,顺德鼎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元兴先生感悟颇深。他表示,今年以来,冲压机器人方面的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0%至50%。为了扩大产能,他们正逐步在顺德寻找合适的地块,预计两个月之内将启动新的厂房建设项目。
尽管如此,据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的机器人市场依然被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80%至90%的核心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大多数机器人公司更倾向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制造iPhone的机器人与制造玩具的机器人在产品附加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李俊先生强调。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高新技术部门负责人们强调指出,该区域切实有效地推动生产智能化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单纯地引入先进技术,而是更注重对这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整合创新。他们对此持有如下观点:
“首先,我们要着力发展本土的数控设备产业。例如,陶瓷行业和家具木工行业所必需的大量设备,其中很大部分都是由佛山本地制造业者自行研发制造的,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机械化生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着手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然而,即使是购买也应该寻求那些核心技术更为优秀的外国品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消化吸收和整合创新,真正实现自主研发制造高质量的设备。”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表示,佛山本地生产的机械化设备已经能够满足当地企业超过50%的实际需求。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机器人技术,这标志着中国机器人产业正步入高速增长阶段。”毕亚雷先生指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机器人的应用呈现出每年30%至60%的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工业领域。他还补充道:“随着工业机器人成本的逐步降低,原本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负担得起的成套自动化设备,现在中小企业也有能力购买。同时,由于用工短缺、工资成本上涨等原因,中小企业对于单工位需求的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正在迅速增加。”
毕亚雷先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机器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企业在涉足此领域时主要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六臂机器人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和更高的精确度,因此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然而, 如果仅限于四轴的简单封装,那么国内企业完全有能力胜任。”
“ 在中小企业的认知中,目前更多的是将机器人视为替代人工劳动力的工具,但实际上,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改进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影响更为深远。”毕亚雷先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