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2014中国IT市场年会"会议上,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师张凌燕女士深入剖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所面临的重要历史机遇。她指出,未来三年内,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正处在国家政策红利、工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人口红利逐渐减弱以及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多重有利因素交织的黄金时期。据预测,到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新增装机数量有望达到32000台,相比于去年同期增长16%,增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9月15日,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培育工作,其中的关键举措便是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设备的研发与应用,以此来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并进一步完善当地的产业集群建设及产业链构建。
着我国汽车工业和电子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市场规模亦随之迅速扩张。张凌燕女士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她指出,2013年我国新安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突破27000台。她强调,产业规模、产业布局、技术现状以及应用领域等因素构成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高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必要条件,这些要素共同确保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即将步入快速增长的黄金阶段。
张凌燕女士进一步指出,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持续转移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回归,我国的低端制造业正面临着空心化的潜在风险。然而,工业机器人的出现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运用工业机器人参与制造过程,不仅能够缓解低端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而且有助于缩小与高端制造业之间的差距,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逐步迈入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此外,工业机器人还可显著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发展效率,从而有力地应对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生产率低下、人力成本高昂等诸多挑战。
尽管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技术水平和工程应用层面相较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张凌燕女士预计,2014年,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将会逐步拓展至中低端市场以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完全有能力支撑起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深厚底蕴,无疑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