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乃是由西门子公司所倡导的未来之道,旨在显著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作为全球制造业的翘楚,西门子公司在其所发布的题为《发展智能制造,促进绿色增长》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制造企业应当致力于提升自身的自动化程度,从而增强在整个价值链中的灵活性;同时,积极发展数字化企业,运用智能化的制造理念来提高生产力以及资源利用率。
ABB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史毕福先生深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并且将产业价值链逐步向上游延伸。他表示:“机器人技术、电动汽车技术以及先进的节能技术,都是通往高端领域的重要突破口。”
造业 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占据了全球42%的能源消耗份额。因此,如何提高能效便成为了中国制造业从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的关键所在。西门子公司的报告强调,绿色增长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通过采用能源回收、闭环制造、资源回收技术,使用电气化设备与自动化设备,以及设计节能增效方案等手段,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绿色增长。
卡特彼勒中国投资公司在其发布的报告中建议,应从电力、热力的生产环节着手,进一步提高工业能效。该公司的战略及业务发展经理张经鹏先生表示:“提高工业能效无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可行且具有广阔前景的路径。”
力拓集团在过去的四年间,加大了对中国设备的采购力度。首席执行官山姆·威尔士先生对此表示赞赏,他认为中国制造业近年来在国际竞争中所展现出的实力令人瞩目。
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回顾了联想集团成功收购IBM公司PC业务的案例,以此证明企业只有通过“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接受锻炼,才能真正实现“强身健体”。
去年,得益于“总理外交”的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为中国高端制造在全球发展开辟了崭新的空间。而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更是提出要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让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以生产和出口电站设备为主业的浙江正泰集团,其董事长南存辉先生呼吁政府简化对企业投资海外项目的审批流程。他表示:“尽管电站建设只需要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但是申请出国投资的审批流程却往往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只有实现投资便利化,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迈向世界。”
徐匡迪先生则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他认为,政府应当通过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为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