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我国在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上展现出蓬勃旺盛的活力与生机,无论是产业规模、科技创新水平还是行业领军企业的数量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在这股热火朝天的发展势头之下,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暴露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地区在发展新兴产业时,常常陷入追求全面性和大规模的误区,只顾匆匆忙忙地上马各种项目,从而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被泛化,区域之间的主导产业选择逐渐趋于雷同,空间布局也出现了许多重叠之处。这种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不仅导致了宝贵资源的无谓浪费,更是给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
赛迪智库规划研究所认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着以下三个主要问题: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 极为零散且随机分布的特点,这就意味着产业的同质化情况非常严重;其次,诸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学、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空间集聚特性尚未得到明确揭示,产业选择与地域优势的结合程度并不紧密;最后,尽管各个地区都将新兴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但却过于强调其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重要性。
从整体的角度来审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理布局问题,乃是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上述问题,赛迪研究所提出了以下四项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具体建议:首先,应从国家层面对此加以规范和引导,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合理的布局路径。至目前为止,我国在各省市以及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都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区域特色。因此,在新一轮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当更加注重从全局的高度来引导新兴产业走向合理的布局方向。
其次,从区域层面来看,应当合理地选择产业领域,塑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地方政府需要遵循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和地区优势,合理地选择适合本地的战略新兴产业,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还需着力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本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吸引力。此外,还应引导优质资源向特定区域集中聚集,实现新兴产业的特色分布。
再次,在合作模式上,倡导跨区域性的大型合作联盟的构建。鼓励建立区域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联盟,以此加强对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息服务和专业指导。
最后,从产业门类的角度来看,应当紧紧抓住产业的核心环节。新兴产业种类繁多,如果仅仅是从七大领域出发,那么全国范围内的新兴产业发展都会面临重复建设和产业选择趋同的问题。例如,当前备受关注的光伏、风能、物联网、智慧城市以及云计算等,都是新兴产业的细分领域。然而,在关注这些细分领域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该领域全产业链的关注,从而导致一些产业的低端环节被纳入其中。然而,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仅有极少数地区的少数企业能够占据,因此,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从横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紧紧抓住产业的关键环节,选择不同领域的关键环节给予大力支持,通过关键环节的延伸,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又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