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城市需包含涵盖三大层面,首先是部门的日常运作,比如实现网络上的审批流程;其次是为广大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各类费用缴纳及信息查询功能;最后是市民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或信息消费,这其中既包括企业,亦包括个体公民。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类似于58同城那样的公共服务平台,然而与之不同的是,58同城并未得到的直接参与,而是纯粹的市场化运营模式。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将市民、企业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并不具备市场化运营尤其是互联网思维的能力,因此必须引入企业的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孙丕恕直言不讳地指出,产品的完善和市场的培育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智慧城市平台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那便是所掌握的海量公共数据。掌握了大量的公共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是通过调动整个国家的资源获取而来,这是任何市场化的公司都无法企及的。围绕这些宝贵的数据,我们可以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信息服务产品,从而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和用户加入进来。"
然而,在当前信息尚未完全透明的环境下,手中的诸多数据,即便是非机密性且应予公开的数据,仍未得到全面公开,这无疑给进一步挖掘并开发相关的信息产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开数据或是搭建府公共数据平台,将成为智慧城市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
然而,专家们同样表达了担忧,"开放数据在我国尚属首次尝试,究竟哪些数据需要开放、如何开放、在何处开放等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侵犯市场隐私权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建议应当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开放数据能够得到有效的规范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黄代放在2014年两会期间提交的提案中明确指出,当前部分城市过于依赖国外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甚至在规划设计阶段便引入国外公司的参与,这无疑暴露出许多城市的核心信息,从而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智慧城市作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产生大量的、社会以及个人信息,其中涵盖了交通、能源、金融等关乎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关键信息。同时,这些信息通常会采用高度集中的方式进行存储、加工以及调配。一旦发生信息泄露甚至被敌对势力掌控的情况,必将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安全构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和市场两种手段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规范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强调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性,而不能本末倒置,让企业的解决方案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