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到智能城市这个关键词,大数据在其中的地位便不容忽视。因为,大数据已经日益在城市社会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变得愈发举足轻重,特别是在未来我们将迎来信息化程度更为深入的智慧城市时期。值得深思的是,智能城市之所以能够展现出现代化与智能化的特质,正是得益于大数据的强大支持。事实上,大数据堪称是支撑起智能城市的基石,如果缺失了大数据,那么所谓的智能城市不过是空中楼阁。
现代社会已然步入数据主导的时代,伴随着全球化网络进程的不断加速,数据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据的比例也随之水涨船高。如今,我们正身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洪流之中,据统计,全球所有信息数据中有高达90%都是在过去两年内生成的。而大数据在以下两个关键领域展现出了其最为重要的价值:第一,它推动了信息消费的增长,从而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其次,它关注到了社会民生问题,进而带动了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
大数据为智能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层面,通过深度挖掘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以及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我们得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坚实的决策支持,也使得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得以大大增强。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我们既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同时还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状况,从而为城市交通的良好运行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大数据将极大地提升智能城市政府部门的决策效率及服务水准。在智能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建立一个“智慧政府”。大数据使得数据共享成为了可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既有数据库得以实现高效互联互通,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各部门间协同办公的能力,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并且大幅度降低了政府管理的成本。
然而,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大数据的实际运用情况尚不尽如人意。在许多城市的智能推进过程中,大数据往往仅被视为海量数据的堆积,政府尚未充分发掘如何盘活现有数据存量,善用大数据增量,挖掘出其背后真正的价值,以期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决策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发言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智慧城市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由于智慧城市涉及范围广泛,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在管理方面,多头并进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形成合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缺乏规范标准,部分地区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缺乏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体系尚待完善。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共同研究起草了关于我国智慧城市有序发展的相关文件,目前已呈交有关部门等待审批发布。接下来,我们将紧密围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这一核心目标展开规划,明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充分释放信息资源的潜力,并开展信息安全的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