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湖北省领导职务以及武汉大学首任校长的刘经南先生做出预测,汽车物联网的发展将历经整体规划、顶层设计、科学布局以及分阶段推进等多个阶段,预计最终实现车联网的时间大约在三十年左右。
刘经南先生表示,“汽车物联网的终极目标,便是将汽车打造成为互联网上的移动终端,以道路及环境为网络,实现人、车、路、环境的可控性、智能化运行以及协调发展的汽车移动物联网格局。”他强调,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迎接来自智能传感网络、主动安全、数据信息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挑战,同时也要在标准竞争、互联网思维、汽车信息新业态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
邬贺铨先生补充道,“物联网仍需攻克许多技术难题,如体系软件服务、云计算、低成本硬件等,此外,信号处理、发现与搜索引擎、关系网络、能量存储等问题亦需加以解决。”
除此之外,物联网的发展与大数据、智慧城市、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相互促进。邬贺铨先生认为,“物联网时代是‘大智移云’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应用深化的重要体现。”
邬贺铨先生进一步指出,首先,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是下一代互联网的象征,而移动智能终端本身即是多功能的互联网节点。其次,智慧城市使得互联网效能得以充分发挥,而互联网则是智慧城市的必要条件。再者,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城市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依靠云计算来支持处理,反过来通过大数据挖掘,最终实现互联网从感知到认知的全过程。
在邬贺铨先生看来,如今我们已从以计算机为中心、以图形作为主要界面的PC时代,步入了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时代;有了云计算,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以应用为中心、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以用户价值为中心、以数据挖掘作为主流技术的大数据时代。
邬贺铨先生同时指出,尽管目前已有众多物体实现了“联网”,但联网的“物”仅占全部物品的1%。“也就是说,尚有99%的‘物品’尚未联网,因此物联网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例如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之间的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足、规模化应用较少、信息安全问题突出、存在盲目重复建设现象等。
据周子学先生介绍,针对上述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十项专项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配套、财政政策、资金投入、应用示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从而不断优化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此外,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将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突破、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优化物联网产业结构、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等四个方面加大推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