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发展无人工厂以降低人力成本

   2024-08-21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中国已然跻身于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最为迅猛的国家之列,诸如富士康、创维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制定并采纳机器人引进计划,同时也大力投注于生产线研发领域,以期实现对传统工人的替代。吴新宇先生对此表示,“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较大,伴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

     中国已然跻身于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最为迅猛的国家之列,诸如富士康、创维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制定并采纳机器人引进计划,同时也大力投注于生产线研发领域,以期实现对传统工人的替代。

     吴新宇先生对此表示,“一方面,中国市场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较大,伴随着国内人力成本的持续攀升,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逐渐扩大。然而,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存在显著差距,例如,在国外每一百名工人中可能配备三台机器人,而我国每一千名工人中仅配置三台机器人。”

    关于我国无人工厂的推广进程,吴新宇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指出,尽管我国人力成本与国外相比已大幅提升,未来无人工厂的需求将会非常庞大,但与此同时,与国外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他进一步阐述道,工业机器人将大规模涌入各大工厂,取代约百分之二三十的工人,从而释放出大量劳动力资源,使其得以转向服务业及其他产业发展。这正是我国近年来致力于达成的目标。

     然而,未来是否能够广泛应用无人工厂,关键取决于人力成本的变化趋势。吴新宇先生表示,若工业机器人的售价足以抵消一名工人一年半的薪资,那么许多工厂便会选择购买。反之,若人力成本继续上升且呈现出这种趋势,那么预计未来采用工业机器人的工厂数量将会相当可观。倘若人力成本达到如日本、欧洲那样的高度,那么我们所设想的无人工厂数量亦将随之增加。

     广东省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刘奕华先生则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他指出,尽管无人工厂初期所需投入的资金较为巨大,但从长远来看,其经济效益远胜于人工操作。此外,产品质量也更为稳定可靠,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问题得以有效避免。然而,当前机器人技术在精密加工环节以及机器间过渡阶段尚存不足之处,这些均为未来研究与开发的重点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1年,富士康首席执行官郭台铭曾公开宣布,该公司将以每日千台的速度生产30万台机器人,主要用于那些单调乏味且具有高危性的工作岗位,旨在提升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计划在2014年前装配100万台机械手臂,并期望在五至十年内实现首批全自动化工厂的建设。

     近两年来,郭台铭在各类场合反复强调自动化的重要性,他认为,将繁琐重复的工作任务交由机器人完成,这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向世界传递的一种强烈信号。他坚信,唯有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头脑红利”,方能真正实现中国成为“制造业王国”的宏伟愿景。

    然而,业界部分人士却提出质疑,尽管郭台铭期待通过自动化手段应对日益上涨的薪酬标准所引发的成本压力以及愈发激烈的产品竞争环境,但在短期内业绩下滑的背景下,研发与应用机器人所需承担的成本约束、工序需求以及经营风险等诸多因素,无疑给三年“百万机器人”计划的推进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