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主要归因于其潜在增长率的下滑。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正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以推动新一轮的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根据联合国近期发布的一份权威报告预测,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2014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预计未来数年内,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约7.5%的水平。
为了进一步稳固装备工业复苏的良好局面,并加速装备制造业的繁荣复兴,石勇先生建议,相关部门应致力于改革创新行业管理模式,清除那些对企业发展构成不合理限制以及阻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规章制度和惯例;搭建起产需对接的有效平台,从而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深入研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创新财政资金的运用方式,尝试采用需求侧补贴、项目后期补贴、间接补贴、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策略。
此外,我们亦应该强化对于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和景气监测预警。定期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情况解析,编制每月装备制造业经济景气指数,构建行业信息传递的规范制度,确保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数据;在监测装备制造业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并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措施。
我们还需要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尽快完成相关重大专项概算方案、实施方案的调整工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拓宽支持领域范围;抓紧完成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论证和启动工作;激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联盟,加强实验、检测平台建设。
为了推动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力度。重视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发展风险的分析;制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强重点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和准入条件的研究工作,促进落后产能的淘汰。
最后,我们还需要加快制定和实施国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完善和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管理的指导、监督,鼓励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加快装备国产化的进程。
在此基础上,石勇先生还建议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设立“工业自动化发展专项工程”,鼓励和支持机器人、精密机械、微电子、PLC等基础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突破“两化”深度融合的瓶颈制约,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