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联曾针对智能电网这一主题发布两份权威报告,分别为《智能电网政策研究》以及《智能电网发展调研报告》。诚然,尽管智能电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推广积极推进,但仍需面对诸多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与统计信息部规划一处副处长张卫东向各位详尽阐述了智能电网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他指出,随着清洁能源的蓬勃发展,对于智能电网而言,其核心功能在于能量储存或调节。然而,仅靠电力系统本身的调节能力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有必要将视野拓展至整个能源系统。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水电资源在未来十年内可能面临枯竭之虞;而煤电产业在2030年后恐将陷入停滞状态,且当前大力发展煤电所引发的环境污染、土地破坏以及地面沉降等问题亦不容忽视;相较之下,核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无疑成为了人们寄予厚望的选择;至于天然气发电,由于我国天然气资源相对匮乏,若要实现大规模发展,势必需要大量进口,因此,天然气发电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贵族”享受;风力发电虽发展迅猛,但自2012年起,弃风率便高达20%,2013年更是接近15%,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弃风率无疑是一项严峻的挑战;最后,太阳能发电虽然具有广阔前景,理论上每平方公里可安装约10万千瓦的太阳能设备,但受制于成本高昂以及输送问题,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谨慎前行。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部分关键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果。”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副主任刘永东对此表示肯定。据他介绍,当前,关于新能源并网,尤其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风电、光伏等相关国家标准陆续出台并逐步完善。以输电领域为例,特高压交直流标准体系已基本完备,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完成了关于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的标准体系建设;在变电站领域,众多关键的变电站国家标准已相继问世,整体框架结构已初步搭建完毕;在用电领域,关于智能电表的一系列行业标准也已陆续颁布实施;在智能需求侧管理方面,电动汽车充电标准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因此,从标准层面来看,智能电网的发展速度可谓相当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