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4-08-22 工业品商城17
核心提示:我国自动化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滞后,自主知识产权相对稀少,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国产高端自动化产品方面,其产量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力也颇为羸弱。当前,我国国产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或优化系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公用工程大型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是相形见绌。所谓公用大型工程装备,包括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矿山机械装备

     我国自动化系统自主创新能力滞后,自主知识产权相对稀少,这一点具体体现在国产高端自动化产品方面,其产量严重不足,市场竞争力也颇为羸弱。当前,我国国产高端成套专用控制系统或优化系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公用工程大型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更是相形见绌。所谓公用大型工程装备,包括大型工程机械装备、大型矿山机械装备、大型口岸工程装备、大型交通工程装备以及大型城市工程装备等。长久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研发力量薄弱,导致这些设备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技术的运用上显得捉襟见肘。例如,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型挖掘机、大型摊铺机、大型装载机等重要装备,其控制系统绝大多数依赖于国外进口。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揭示我国自动化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人类成功制造出首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历经四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如今在工业发达国家,机器人已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制造业等诸多领域之中。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主要服务于汽车工业及汽车零部件工业,占据整个机器人市场的61%;金属制品业占比8%;橡胶及塑料工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各占7%;食品工业占比2%;其余工业占比15%。

     现阶段,我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源自日本。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汽车业的蓬勃发展,每年新增工业机器人的台数和总量均呈现出迅速攀升的态势。200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台数高达5770台;2007年增至6581台;到了2008年,更是突破性地达到了7500台。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已达31400台。然而,尽管我国制造业正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向现代化转型,机器人保有量亦已达到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仅以汽车工业为例,每百万名生产工人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对比如下:日本1710台、意大利1600台、美国770台、英国610台、瑞典630台,而我国尚不及90台,由此可见,我国在全球范围内仍属于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每位机器人供应商都将拥有广阔的施展空间。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陆续建立了9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和7个科研基地。这些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时至今日,我国已然具备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平面关节型装配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点焊机器人、搬运码垛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的实力,其中部分品种甚至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然而,尽管机器人产业化已呈现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除了因历史原因导致的制造业水平相对较低之外,更为关键的因素在于人们对于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差异。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