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我国相应科研组织更为倾向于将智能电网视为一次全方位的数字化革新,涵盖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乃至服务以及储能与能源终端用户设备等各个环节。通过提升自动化技术水平,使得电网运行更为安全且高效。
"风能、太阳能和沼气皆为能源之源,各具优劣。我们应充分发挥各类能源的独特优势,通过巧妙地整合,确保德国能源得以持续稳定供应。"Fraunhofer风能及能源系统技术副主任Kurt Rohrig如是说。
在此次展出的技术中,智能电网的两大显著优势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首先,凭借尖端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改善电力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电力使用效率;其次,为清洁能源发电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
智能电表能够协助消费者实时监测用电量,并向公共事业部门及时反馈,后者据此数据调整定价策略,平抑需求波动。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今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成功安装近2.5亿只智能电表,预计到2020年欧洲将安装1.8亿只,目前已有5500万只投入使用。"亚洲和欧洲市场将成为2020年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而北美市场的重心将逐渐由硬件转向软件,公共事业部门将致力于从现有海量电网数据中挖掘更大价值。"BNEF 能源智能技术高级分析师Colin McKerracher表示。
相关电力行业分析师向上海证券报记者透露,当前我国智能电表的智能特性主要体现在抄表和付费方面,然而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智能电表所涉及的功能将进一步扩展至有序用电管理、用电情况统计分析、异常用电分析、电能质量数据统计等众多领域。预计未来此产业将迎来一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庞大市场。同时,具备通信功能的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将成为国家电网公司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近期 正全力推动一项名为"国家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的建设和应用工作。这亦属于用电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助力终端用户实现用电"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与用户共享用电信息,以便用户根据分时电价合理调配电力资源。这无疑将有助于降低高峰负荷,提高电网设施利用率。电力行业专家预测,智能电网用电信息管理系统终将演变为自动化营销系统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我国的两个邻邦,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在智能电网建设方面同样注重用电侧。鉴于日本近年来大力推广家庭太阳能发电,因此对所有家庭太阳能发电消费情况的实时掌握显得尤为关键,智能电表的大规模安装势在必行。预计到2020年前,日本智能电表需求量或高达5千万台,单台售价接近2万日元。
韩国计划在203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而在2020年前的重点任务便是实现用电环节的智能化。预计到2015年前,智能电表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2017年前,韩国将完成七大城市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并在全国七大城市以区域为单位开展智能电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