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以来,谷歌相继收购了八家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有卓越成就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机械臂设计等多个领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据业内专家分析,谷歌正在积极筹备推出一款类似于安卓系统的机器人操作系统——一种通用性强、标准化程度高且主要依赖软件来控制硬件的机器人系统。作为此次收购行动的主导者,被誉为“安卓之父”的安迪·鲁宾(Andy Rubin)明确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尚未能够充分满足制造业和物流业的需求,这无疑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市场。为了进一步推动制造业机器人系统的发展,谷歌已经与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测试和完善最新的机器人技术。倘若谷歌的机器人战略取得重大突破,那么它不仅有望续写安卓系统在智能手机领域的辉煌战绩,更有可能在制造业乃至物流、电商等多个行业塑造出全新的“谷歌标准”,甚至对传统的机器人制造巨头如ABB、KUKA、FANUC和YASKAWA构成挑战。
目前,海外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超过90%的份额,其中,机器人四大家族的市场占有率高达惊人的57.5%,然而,国内品牌机器人在2012年的市场份额只有区区的8%。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着减速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受制于国外巨头的困境,因此,国产机器人所需的零部件大部分需要从国外进口,导致机器人整机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2013年7月,陕西秦川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将投入1.94亿元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技术改造项目的研发工作。此举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响,使得该公司股票价格在次日便出现大幅上涨。此外,英威腾、科远股份和华中数控等知名企业也纷纷投身于伺服驱动器的研发工作,汇川技术则致力于研发性能更为优越的伺服系统和专用控制器,为服务机器人行业做好技术储备。同样,博实股份也与母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联手开展研究,力求实现经济型物流搬运机器人关键部件的国产化和模块化设计制造。
除自主研发外,我国企业还通过投资并购的方式迅速进入机器人市场。例如,2014年3月,主营电梯控制系统的新时达发布公告,宣布斥资6亿元收购众为兴100%的股权。众为兴作为一家专注于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等运动控制核心部件研发的企业,为客户提供高性能数控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等多元化产品。慈星股份亦与固高科技以及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机器人驱动及控制系统项目的实施。其中,固高科技负责提供底层核心技术支持,慈星股份则参与产品化研发和生产运营环节,待控制器产品成熟之后,芜湖滨江关联的机器人公司将成为控制器的实际应用平台。
另外,还有一些企业选择通过与外资公司合作的方式获取机器人相关技术。例如,2013年5月,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纳博传动株式会社签署合作协议,获得后者在中国地区的精密减速器代理销售权,同时在上海设立研发生产基地,专门生产中低端精密减速器。同年11月,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拟以1250万欧元收购德国徕斯公司部分机器人技术,并与徕斯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从事机器人本体的生产制造以及系统自动化集成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