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国内外现状,尽管该行业仍然面临着需求疲软、产品利润下滑等诸多困境,然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我们将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四化”同步发展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市场倒逼机制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这无疑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根据《报告》预测,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有望实现同比增长约12%的良好业绩。
为了进一步巩固装备工业的回暖势头,加速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振兴,石勇先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相关部门应改革并创新行业管理方式,清理废止那些对企业不合理的限制以及阻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规定和做法;其次,搭建产需对接平台,以期进一步扩大产品需求;再次,研究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后,创新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探索需求侧补助、项目后补助、间接补助、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模式。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分析与景气监测预警。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定期进行全国装备制造业经济运行的全面分析,编制每月的装备制造业经济景气指数,建立起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便能够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和数据。同时,我们也应对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企业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密切关注,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苗头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并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接下来,我们需要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其中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等科技重大专项。我们应当尽快完成相关重大专项概算方案、实施方案的调整工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拓宽支持领域范围;同时,抓紧完成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的论证和启动工作。我们还应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设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联盟,加强试验、检测平台的建设。
在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制定重点行业的发展规划,加强行业发展风险的分析;制定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产业政策,研究制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产业发展;加强重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准入条件的研究工作,促进淘汰落后产能。
最后,我们需要加快制定和实施国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政策。完善和实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应用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管理的指导、监督,鼓励支持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从而加快装备国产化的步伐。
在此基础上,石勇先生还建议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设立“工业自动化发展专项工程”,鼓励和支持机器人、精密机械、微电子、PLC等基础部件、基础工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快速提升,突破“两化”深度融合的瓶颈制约,进而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