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专用机床已然崛起为现代化自动制造与数字化控制加工流程中的专属装备的统称,并在诸多应用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成效。杨学桐先生指出,在机械制造业中,部分零部件的特定部位在常规机床的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大难度,不仅耗时费力,而且难以确保加工效率与质量。因此,针对这些特殊需求,专用机床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
如今,专用机床已然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实现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记者观察,定制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行业理念的不断进步。尽管我们一直倡导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然而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便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这并非仅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生产难题,而是通过我们自身的不懈努力,预先为客户筹划,超越他们的期望值,从而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之处在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扎实推进基础性研究工作,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现象,更需探究其本质原因;此外,务必对用户的工艺需求有透彻的理解,否则将难以在高端市场解决用户面临的复杂问题。
当前,许多机床产品的应用状况堪忧,国产设备往往仅用于粗加工环节,而国外设备则负责精加工环节。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行业和企业在研究用户产品的加工材料、形状、精度以及刀具、夹具等各方面投入不足。然而,当前的用户更期待的是能够提供从高端加工到“一站式”解决方案的全套服务,这也使得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待遇变得易于理解。
根据机床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这四大领域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推广应用和快速发展。
其中,由于汽车行业对于机床的需求占据了机床销售总量的近一半,因此多年以来,国内外机床企业在汽车领域的拓展始终全力以赴。
杨学桐先生表示,我们常常听到关于国产机床在汽车行业进步缓慢的言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国产机床在轿车领域的进展相对较少,但是在其他商用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方面却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此外,一级市场的进展或许稍显滞后,但在二级市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就需要行业和企业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的精细划分,要力争在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成为绝对领先者;第二,市场开拓较为艰难的情况下,首先要做好已有市场的维护,产品必须具备可靠性能,全力提高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这是国产设备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所在;第三,服务必须保持一致性,包括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长期跟踪服务;最后,企业必须保持稳定运营,管理模式须规范化。”
此外,在某些领域,设备成套及工艺研究的不足亟待改善,尤其是在多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中,如汽车工业领域的涉足甚微,还未能达到成熟应用阶段,国外汽车在出厂前就已与相应装备完美契合,形成批量生产能力。除此之外,系统研究的范畴远不止主机设备本身,还涉及各种类型的刀具、夹具等配件的综合配套,唯有全面满足用户需求,方能逐步降低对外来进口的依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