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世界闻名的数控机床生产大国,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显著特点就是庞大的产能。如今,我国已将黄金切削机床行业提升至战略高度。根据预估,我国黄金切削机床工业总产值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突破2000亿元,一举跃升为全球最大的黄金切削机床生产基地。对比国际市场,许多外国的机床制造商仅仅雇佣数百名员工,每年生产的机床数量也不过数千台,而我国数控机床的产量却是他们难以企及的。“尽管我国数控机床的年产量曾经一度高达22万台,但这种急速扩张的背后,却隐藏着我国数控机床特别是高端数控机床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金福吉先生如是说。
“相较于国内产品,国外数控机床在高速、高效、高精度等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同时,在多轴技术、复合加工技术等数控前沿技术领域,国外企业也更为成熟。”金福吉先生指出,“然而,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并非起步晚,而是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加工技术的全面性方面仍有待提高。”另外,数控机床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由于行业扩张速度过快,数控机床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未能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了当前我国数控机床的应用状况不尽如人意。
相较于国外,我国的数控机床更多地倾向于中低端市场。而在高端产品领域,虽然也有一些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但总体而言,真正能够获得广泛认可并实现商业成功的产品仍然寥寥无几。甚至有些技术创新成果长期停留在样品、展品和试验品阶段,尚未得到充分的市场检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无疑与我国数控产品中高档机床所占比重较小密切相关。
数控系统被誉为数控机床的“大脑”,它对于数控机床的品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据了解,尽管相较于国外数控系统的发展速度,我国数控系统的进步并不算慢,尤其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我国机床制造企业的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国内数控系统的发展步伐也相应加快。一些优秀的国内机床及数控企业正在逐步崭露头角,然而大部分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领域。目前,高端数控系统市场依然由西门子、发那科、海德汉等少数国外企业占据主导位置。
“现阶段,国内数控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基础技术水平不足以及产品可靠性欠佳。”金福吉先生坦言,“我们必须拥有自主研发的团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单纯依赖引进,终究无法超越对手。”
既然数控系统受到国外企业的强烈冲击,那么我们与之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呢?针对这个问题,金福吉先生表示,从使用功能和结构上看,国内数控系统与国外产品相差不大,但在可靠性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对方。高端数控机床由于功能丰富、结构复杂,因此不可靠因素也随之增加。仅就数控系统本身而言,国内产品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已经达到了1万小时以上,甚至有的产品能达到2万小时。然而,国外先进企业生产的数控系统的MTBF数控机床最高纪录甚至可以达到8万小时。“我们的数控机床系统在集成后缺乏足够的长时间考验,再加上企业对国产数控系统的信任度尚待提高。”金福吉先生解释说,此外,随着控制技术、驱动技术和自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和集成化必将成为未来数控机床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