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工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2024-08-27 工业品商城44
核心提示:随着创新体系日益系统化的深入发展,传统意义上相对独立的个体创新方式,面对诸如资源约束、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和瓶颈,逐渐力不从心。为了延续并持续推动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大小型企业、各个行业领域以及国家间纷纷开启了创新协作之旅,以契约为基础的联合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各种形式的创新联盟层出不穷

      随着创新体系日益系统化的深入发展,传统意义上相对独立的个体创新方式,面对诸如资源约束、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和瓶颈,逐渐力不从心。为了延续并持续推动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各大小型企业、各个行业领域以及国家间纷纷开启了创新协作之旅,以契约为基础的联合创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各种形式的创新联盟层出不穷。

     从产业层面观察,以契约为基础的产业链创新亦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各行各业的企业已不再固守分工界限,而是积极寻求合作共赢之道。例如,当前食品工业与上游的农业、下游的流通业联手进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产业间的跨界融合进程。

     伴随着创新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和联合创新模式的广泛应用,创新主体的综合实力得以显著提升,创新周期逐步缩短,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以全球知名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为例,自2005年起,其产品更新周期由原先的三年缩减至每年皆有新品问世,特别是从2012年至今,每年推出的新产品数量稳定在2~3款。上述趋势导致领先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差距急剧扩大,形成了领先者对竞争对手的强大震慑力,同时也成功引导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创造了庞大的市场价值,为创新事业的持久推进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尽管我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创新投资持续增加,且投入额居世界第二,紧随美国之后,然而在投入强度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研发支出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相对较低。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的大背景下,随着国民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改善民生开支的大幅度攀升,国家可用于科研经费的增长空间日益狭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驱动力愈发薄弱,国家的研发投入压力日益加剧。此外,当前我国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再加上国际市场需求依然疲弱,企业生存环境压力重重,缺乏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的能力和意愿。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大多停留在产品创新层面,不仅缺乏基于产业链全局的创新思维,而且在产业链创新方面的能力尚显不足。例如,我国虽已是全球智能手机产量最高的国家,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创新活动仍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阶段,创新焦点在于如何让手机变得更为智能化,对于与智能手机密切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对于平台的开发运营尚处于模仿阶段。

     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中,随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周期的持续缩短,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创新潜力将被充分挖掘,留给传统产品创新者的空间日益狭小,时间也日益紧迫,我国工业企业面临的创新抉择空间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相较于传统的独立创新方式,基于契约的联合创新所引发的影响力并非单纯的“1+1=2”叠加效应,而是呈现出倍数甚至数倍的放大效应。这种放大效应能极大地提升创新合作各方的短期创新能力,共享创新成果带来的丰厚回报。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