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些年来,诸如"嫦娥登月"、"航母下海"以及"高铁出国"等一系重大科技成果赢得了各方的广泛赞誉并带动我国足球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床消费市场,然而在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应用领域,截至2013年,我国的数控化比率仅为22%,相较于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现状,我们的差距依然显著。
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举办期间,一场主题为"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高端论坛盛情邀请了中国工程院的周济、卢秉恒、蒋庄德三位院士,以及北京机床研究所所长刘炳业等行业翘楚担任主讲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攻克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高地。
据专家分析,航空航天、船舶、军工以及发电设备等重要领域的制造都离不开高档数控机床作为支撑,而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能耗极高的产品将会被市场所淘汰。例如,航空航天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大量采用钛合金、高强度材料、工程陶瓷等难以加工的先进复合材料,对高速、精密、复合、多轴联动等高端机床有着极高的需求;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则更依赖于大量高效、高性能数控机床以及柔性生产线。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也在持续发生巨大变化,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机床已逐渐成为国家"再工业化"进程中的创新基石。在此次CIMES机床展会上,一批自主研发的尖端利器将接受来自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严格评审,期待在"装备中国"的道路上取得新的突破。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用工荒问题日益凸显,部分装备制造环境较为艰苦,因此智能数控和机器人的概念愈发受到人们的青睐。CIMES机床展特意设立了"机器人"专区,展示了众多能够进行远程通信并感知对位装配的智能机器人,充分彰显了工业自动化的独特魅力。
在过去由国外巨头垄断的数控系统领域,沈阳机床自主研发的"i5系列智能机床"一经亮相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面对重达数吨的庞然大物,技术人员只需借助手机或平板电脑即可轻松指挥其运作,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别,一枚精致零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加工。借助i5数控的云平台,远程操控及故障诊断变得轻而易举,对于那些渴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中国制造寻求突破之际,海外军团同样毫不逊色。DMG森精机、美国哈斯、GF阿奇夏米尔、埃马克、斯达拉格、麦格菲、福禄国际等知名企业纷纷携各自最新的研发成果参展。这些展品涵盖了从占地数十平方米的多功能工作中心到向极端尺寸发展的纳米型机器人,甚至有些能够在半导体陶瓷材料上加工出直径不超过0.1毫米的微孔,其精细程度令人惊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