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重要的报告之中,路甬祥先生明确指出,网络智能化制造实质上是制造文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新型模式。例如,蒸汽机、火车、轮船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所催生的首次工业革命,使得从农业时代普遍存在的手工制作文明逐渐迈入了以工厂化、批量生产和大规模化为特点的机械制造文明;而电机电器、电力系统,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一系列发明与设计制造所引发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将制造文明推向了电气化、自动化的崭新阶段。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现场总线等尖端科技及其应用,引领着制造文明步入了数控柔性制造的新时代。全球宽带、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增材制造、精密成型、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为制造文明的进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驱动力,同时也构建出全新的信息网络物理环境。
全球市场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资源环境的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然成为推动制造文明转型的新动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日本积极推广协同机器人与无人化工厂,美国大力振兴高端制造业,中国亦制定并实施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措施,其核心目标均在于推动制造技术与产业向全球网络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文明进化的新形态。
当谈及网络智能制造的新特性时,路甬祥先生强调,全球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艺术、生态环境等各类知识信息大数据,已然成为智能制造领域最为宝贵且具有极高价值的资源。
从以工厂化、规模化、自动化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制造文化,逐步转向以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为导向,更加关注用户体验和协同创新的全球网络智能制造服务模式;从侧重于单机局域数字制造,转变为依赖大数据、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全球协同、共同创新与分享的网络智能设计制造、管理营销、运营服务体系;从单纯追求制造品质效益,扩展至涵盖营销服务、使用运营以及再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物理功能、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理念,以及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和谐协调的系统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宽带网络、云计算、虚拟现实、3D打印、信息开放获取、交通物流、全球市场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智能设计制造营造了全新的自由创造、公平竞争、高效协作的网络创新和制造服务环境。网络智能制造,正是这样一个在线协同、人人皆可平等自由参与,竞争与合作并存、创新与分享共荣的制造文明新篇章。
“信息网络与生产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网络智能化制造模式,它既是我国制造行业进行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又同时构成巨大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向中国‘创造’迈进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将引领我国制造技术与产业的创新性飞跃。这种网络智能化制造模式将高效挖掘和释放十三亿中华儿女的无尽创造力,全盘揽括和充分运用全球化的知识信息以及各种创新源泉。”路甬祥如是说。
网络智能化制造模式将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公共和国防安全领域提供尖端智能设备和优质服务,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这一模式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制造行业的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科学智慧、绿色低碳、和谐协调且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将全面提升我国制造服务的品质、层次和效益,增强其满足全球市场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能力,进而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竞争力以及产品附加值。
路甬祥强调,网络智能化制造模式的实现需要众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智能科学、计算科学、系统科学、虚拟现实、智能控制、机器人、制造工程等等;同时,还需要宽带、超级计算机、大数据、信息物流以及公共技术支撑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分割现象,建立起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制度和技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出开放自由、公平诚信、公正法治的创新氛围和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