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于近日实地走访了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的工业路以及迎宾大道,那里的路灯焕然一新且明亮照人,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据悉,这两条道路共计150盏灯具的每一次开关均可实现数据化的精准控制,包括电流电压分析、设备故障监测等等,从而有效节约能源高达30%。值得一提的是,兴隆旅游业的“智能照明”系统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万宁市政府的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的解决方案架构师孙彤表示,万宁市将以智慧旅游作为推动力,通过提供免费WIFI、智能照明、健康小屋等便民设施,让广大市民能够亲身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利。
然而,任何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根据目前的预算估算,万宁市想要成功打造出理想中的智慧城市,至少需要投入上百亿的资金。那么,如此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万宁市又将如何筹集到这些资金呢?这不仅是万宁市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全国其他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他们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显示,整个建设过程预计将耗资超过817亿元,并且在未来8年内还需带动11200亿元的产业增加值。此外,山东省烟台市去年8月份也曾公开展示过智慧城市长期发展规划方案,其中包括了360个总投资达1100亿元的技改项目,旨在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然而,无论是武汉还是烟台,他们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融资这个最为实际的问题。
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融资管理分联盟筹备组的副组长韩伟向《中国产经新闻》的记者透露,为了支持智慧城市的创建工作,国家开发银行已经与该联盟签订了《“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承诺在“十二五”时期的最后三年内向联盟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支持。各省市也都在积极争取这份发展基金。然而,想要顺利获得这份基金并不容易,首要任务便是解决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集中支付的问题。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投资规模也日益扩大。自2008年智慧城市理念首次提出以来,专家们预测全国每年的建设规模应该在2000亿元左右。而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规模预计将达到惊人的2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融资问题无疑成为了检验城市发展智慧的重要指标。
智慧城市的资金问题也引起了银行界的高度关注。今年4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署了《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以19个入围智慧城市的16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试点,总投资预计为600亿元,而融资需求则高达420亿元。国开行江苏分行将为上述项目提供专项的融资规划服务,并将其统一纳入该行的规划项目库进行重点培育,待条件成熟时再推动融资实施。
近期,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门正式发布了一项名为“智慧城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旨在针对特定市场进行精准发力。例如,在某座城市计划兴建地下管廊时,传统的做法通常是由市政建设部门拨款完成,然而,我们所提出的方案则是通过设立一家专门的地下管廊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将管廊建设视作一种物业管理方式,从而实现一次性的租金收入和定期的保养维护费用。如此一来,便能够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入。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阐述了这项方案。
实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由各地政府主导推动的,其资金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或者间接地由政府买单。然而,当面临部分地方政府因资金紧张而无法满足相关项目预期需求的情况时,如何确保后续资金的持续跟进,无疑将成为对政府项目运营能力的严峻考验。对此,山东省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企业能够为政府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那么政府便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深度挖掘,为广大市民提供诸如路况信息、出行线路选择等有偿服务,以此解决系统后期维护所需的资金问题,甚至还可以将这些资金用于其他项目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