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领先的无线外设制造商,雷柏科技专注于研发和制造高品质的鼠标、键盘等系列产品,并以高达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成绩在国内无线键鼠产业备受瞩目。在其键盘组装车间中,雷柏科技的高级经理孙青根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款正在高效运转的机器人,他表示,这个车间在过去需要雇佣105名工人来维持正常运作,然而,现如今,由七个小型机器人组成的升级版生产线仅需3至4名工人便可轻松应对。
据雷柏科技的副总经理邓邱伟先生介绍,早在2011年,他们的员工人数曾达到3200人之多,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缩减到了大约1000人。他坦言,正是预见到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公司才决定引入机器人技术。自2011年以来,工厂已经四度上调员工薪酬,每次增幅均超过10%,目前每位员工的平均薪酬已经达到了五六千元,从公司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这种转型无疑是非常值得的。
邓邱伟进一步指出,机器人仅仅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基础工具,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机器人技术重新构建生产线,从而大幅度降低人力资源的投入。对于雷柏科技来说,只要能够在五年内收回成本的生产线,他们都会考虑进行替换,目前已经完成了70%的替换任务,还有30%的空间可以逐步推进。他同时强调,“现在看来是五年,但也许再过两年,这个时间就会缩短。”
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女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享了她的经验,她表示,“当我们的营业收入达到800多亿元时,我们的员工数量曾经高达9.6万人,而现在,尽管我们的营收已经增长到了1200亿元,但是我们的员工数量却只剩下了8万人。”
除了雷柏科技和格力电器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例如,茂硕电源便是其中之一,这家位于深圳的LED驱动电源行业领军企业,目前正在规划全新的生产线。
该公司的募投项目名为惠州茂硕电源驱动生产厂,负责新工厂智能生产线规划及建设的总裁办副主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前期试验性的两条生产线目前已经设计完毕,正在委托厂家生产,每条生产线配备6台机器人,共计12台机器人。相比之下,原来一条生产线所需的劳动力大约为60人,而现在只需要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位副主任表示,“在电源行业,尚未有任何一家公司像我们这样大胆地尝试采用机器人技术。”为了确保这项创新举措的成功实施,公司在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规划工作,经过精确计算,升级后的生产线将能够节省约三分之二的人力,由此节约下来的人工成本在两年之内便足以抵消升级所产生的额外开支,也就是说,两年之后就能实现成本回收。
由此可见,衡量机器人应用生产线的首要因素便是人工成本。美的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先生表示,“我们计划在2015年将员工的工资水平提高15%至20%。”
格力电器的机器人供应商的一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格力电器从最初的9.6万人减少到现在的8万人,未来的目标是将员工数量进一步削减至6万人以下。
与此同时,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却在持续稳步下降。原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宗光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前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平均每年以大约4%的速度递减。
这两条成本曲线的逐渐趋同,犹如温水煮青蛙般悄然发生,而在某些特定的工种或细分行业中,这两条曲线甚至已经开始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