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数据时代》一书的作者维克托·舍恩伯格先生估算,截至2013年,全球所积累的数据容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约1.2泽字节之巨。值得注意的是,一部数字电影的大小大约仅有1GB,而一个艾字节则相当于10亿GB,换言之,一个泽字节就等于1024个艾字节。
尽管数据的数量庞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将其视为无用的垃圾。事实上,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完全有能力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大数据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贡献,在于它能够基于强大的预测功能,为城市管理提供智能化的决策支持。”陈灿强先生指出,例如,从医院的就诊数据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传染病发病的早期模式;而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中,我们又可以识别出特定的兴趣群体等等,这些都是大数据应用的具体实例。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技术专家们会借助先进的数学工具和数据模型来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之上,他们会根据智慧城市中的各种实际需求,提出科学合理的推理方法,构建起城市运行所需的各类预测系统,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决策。
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无疑将会在许多细节层面上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交通管理部门为例,他们可以通过对过去多年的车流量等交通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提前预知交通拥堵的发生时间和地点,为及时发出警报以及疏导交通压力提供至关重要的预测性依据。
陈灿强先生进一步表示,“大数据分析甚至还可以有助于降低犯罪事件的发生频率。”他举例道,通过对历史案件的社会化和预测性分析,我们可以揭示出犯罪行为的发展趋势和模式,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关联性,为相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有时候,大数据的应用方式可能显得非常巧妙且隐秘。例如,通过持续记录网站上每个用户的点击行为,然后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便可以优化网站向用户展示的内容和页面布局;再如,通过追踪用户在微博上发布的“状态更新”和“喜好”信息,我们便可以设计出最符合用户口味的广告,从而增加广告收益。
“大数据挖掘不仅能够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同时也将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陈灿强先生坚信,数据正在逐渐演变为一种巨大的经济财富,如同新世纪的“矿产”与“石油”。“面对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教育、交通、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未来都有可能通过大数据这种创新手段得到妥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