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亚在其深刻洞察中指出,尽管当前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未来5至10年间,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必将迎来一个极其珍贵且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据预测,我国势必会根据国家经济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需求,精心组织并实施一系列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从而成功攻克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出一系列高端装备产品并实现产业化,最终实现整个产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化工程将以满足我国民用航空运输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明确目标,致力于提高支线飞机、通用飞机以及直升机的高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并运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我们将全力推进ARJ21支线飞机的批量交付和系列化发展,支持新舟系列支线飞机的改进改型,研发新型支线飞机,大力发展大中型喷气公务机和新型通用飞机(包括直升机);积极开拓直线飞机市场应用,选取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进行通用航空服务的试点示范。此外,我们还将推动配套航空发动机、航空设备及航空维修、支援、租赁等产业配套体系的建设。预计到那时,我国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品的发展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将致力于构建时空协调、全天候、天地一体的地面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启动由大容量宽带多媒体卫星、全球移动通信卫星等系统构成的空间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系统功能优化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骨干架构,从而大幅提升我国卫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空间信息的能力。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将重点开发高寒及城际动车组、交流传动快速机车、30吨轴重机车与货车、新型城轨车辆、大型施工装备、多功能高效率大型养路机械。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将重点研究永磁电传动、磁悬浮、列车制动、牵引控制、高铁安全监测、运营安全监测及维修、通信信号等关键技术,研发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转向架、牵引变流器、制动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加强产业化,提升核心部件及系统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发展能力。
深海工程装备主要围绕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存运输和服务四大核心环节,以突破600至3000米深水资源开发装备关键技术为目标,重点突破深海浮式结构物水动力性能、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等关键共性技术,加速发展深海高性能物探船、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半潜式平台、水下生产系统、环境探测、观测与监测等装备及其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建设液化天然气浮式生产储卸装置等新型装备总装制造平台,完善设计建造标准体系。预计到那时,我国深海资源勘探开发装备、关键设备和系统的配套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