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现阶段我国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棘手难题,如在关键科技层面尚无法完全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尤其表现在高性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等领域;此外,产业规模尚未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直接参与物联网产业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整个产业呈现较为分散的态势。另一方面,尽管物联网应用领域广泛,但实际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专家们认为,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应在现有基础之上,在发展质量上取得更大突破,并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工作。
首先,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原始创新,逐步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注重系统集成的完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动国际合作,保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及人才流动,使得我们的技术得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后实现再创新,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夯实我们的创新基础。
其次,扩大产业规模,构建完整产业链。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领先地位、拥有一定产业规模和创新活力的大型骨干企业。以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区为例,截至去年底已有794家企业入驻,如今已增至约1000家,然而其中在国内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数量仍然有限。期望在该领域内,我们能够培育出一批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且具备一定产业规模和创新实力的企业。同时,在扶持大企业成长的同时,亦应将中小企业视为未来发展的重心,给予其更多的支持和激励,从而形成大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大小企业协同创新的良好格局。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同样至关重要,这需要众多企业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再次,在示范应用以及价值链建设方面,我们应加大推进力度。物联网应用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涵盖了工业、农业、商贸流通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方面将带来更为显著的突破和改善。因此,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应用范围内,价值链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期待通过探索和培育新型商业模式,为未来市场应用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最后,信息安全保障同样不容忽视。据李力先生介绍,在物联网实现物品间互联互通的过程中,涉及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可靠性安全等多个方面。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整个系统的开放性增强,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将会愈发迫切。因此,在大力推广物联网广泛应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在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