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阶段,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中。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里,虽然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同比 8.7%的增长率,然而,相较于去年同期,这一数字出现了 0.8 个百分点的下滑。显然可见,如今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诸多要素条件已然发生了变化,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也日益增多,使得经济运行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愈发复杂且严峻。因此,一些对于软件产业特别是工业软件持悲观态度的言论逐渐浮出水面,他们认为在此背景下,企业将会进一步压缩成本,从而导致工业软件的购买和使用量的下降。然而,这一观点却遭到了行业内权威专家的有力反驳。
为了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我们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宁家骏先生强调指出,“工业软件作为新型工业装备的核心要素,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和黏合剂,同时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转换器、倍增器和助推器,堪称我国工业发展的神经中枢。”他进一步表示,“在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的关键时刻,我们更应当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近期,达索系统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王皓峰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经济正步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 3D 体验平台的价值将更为凸显。”他口中的“3D 体验平台”正是由欧洲工业软件巨头达索系统公司推出的 PLM 软件平台,而 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则是工业软件的一种,也是工业企业研发流程中最为典型的工业软件之一。在王皓峰看来,在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企业可以借助工业软件来降低成本,缩短产品设计的周期,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优化客户的体验,使研发工作更好地贴合市场需求,进而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王皓峰先生如此评价工业软件在当前环境下的重要性,“当一个企业不断壮大并发展至无法仅凭单手完成任务的程度时,便需要借助另一只手——即企业的‘软实力’,通过这只手攀升至更高的平台。”
的确如此,站在整个产业进化的角度审视,我们国家的工业软件产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以实际应用需求为主导力量,通过激烈的竞争激发创新潜能,从而孕育出一种有利于产业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也积极倡导具备条件的大型企业将其IT部门分离出来,进行独立发展,以便为整个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提供更为专业化的通用解决方案。此外,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科技手段带来了更加多样化的交付、应用以及维护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用户使用工业软件的门槛及实施难度。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敏锐地洞察到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并鼓励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服务商、互联网企业之间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各自的平台资源和云服务模式,向广大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大力扶持第三方信息化咨询企业的成长壮大。
除此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提出了借鉴ISO9000、ISO14000的成功经验,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此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计划针对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展两化融合方面的培训课程,同时在具备条件的企业中推行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工业软件市场的主要用户群体,他们对于工业软件的认知和理解将通过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系统性梳理得到显著提高。这种认知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无疑为工业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