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浪潮中工人如何转型

   2024-09-02 工业品商城58
核心提示:随着机器人浪潮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从华南的珠江三角洲到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从知名品牌海尔到格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并参与这场机器人革命。为了避免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机器人浪潮中被无情淘汰,广大工人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态

      随着机器人浪潮在全国各地持续升温,从华南的珠江三角洲到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从知名品牌海尔到格力,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响应并参与这场机器人革命。为了避免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机器人浪潮中被无情淘汰,广大工人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广泛适用于汽车、电子等多个领域,需求年增长率高达30%。相应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被誉为中国未来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然而,当这些“机器工人”纷纷走上工作岗位时,“无人工厂”将会如何影响产业工人的命运呢?这显然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曾经“哪些行业的工人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疑问,如今已有了全新的解答——为了在机器人时代保住自己的饭碗,工人必须与产业共同实现“转型升级”。

     一场声势浩大的制造业“机器换人”运动正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企业自发行动到政府大力推动。当美的、富士康、徐福记等行业巨头纷纷公布“机器工人”的上岗时间表,当顺德自豪地宣告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出现由机器人主导的“无人工厂”,当浙江省雄心勃勃地推进每年5000个“机器换人”项目……人们不禁担忧:机器人进入工厂之后,工人的命运将会发生怎样的转变?

     究竟哪些行业的工人可能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根据广州市政府最新发布的规划,明确指出了那些重复性劳动、劳动强度较大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的行业。然而,在成本压力之下,实际情况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复杂。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机器人甚至已经悄然“侵入”了高端西服定制这样以手工技艺著称的行业。或许,现在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是:究竟哪些行业的工人无法被机器人所取代?

     然而,对于机器人可能引发的工人“失业潮”的担忧或许尚属过早。一方面,当前大多数制造行业的机器人密度仍然较低,大规模“抢饭碗”的现象尚未出现。据统计,全球排名前三位的机器人应用市场——韩国、日本和德国,每万名员工的机器人使用数量分别为396台、332台和273台;而按照我国相关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机器人密度才能够达到100以上。另一方面,现阶段机器人主要替代的是简单劳动,并且主要涉及劳动力市场供应最为短缺的部分。有专家表示,这种趋势实际上缓解了部分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机器人大规模取代工人仍需经历一段过渡时期,而这段时间恰好为我国产业工人提供了宝贵的转型机遇。为了在机器人时代保住自己的饭碗,工人必须与产业共同实现“转型升级”。

     在不久的将来,"人-机器人"协同工作模式将会成为工厂劳动中的主流形态。此时,企业所亟需的并非仅仅是能够与机器人共同协作的员工,更是那些具备独立操控各类工业机器人能力,乃至能够进行机器人集成及维护的高级技术人才。然而,目前此类人才的供应量严重不足,导致部分机器人制造商面临困境。他们抱怨道,即使是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也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客户所在地解决问题,而有时仅仅因为一个开关的使用方法不当便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若不能有效弥补这一人才短缺现象,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发展将难以实现,这已然成为了业内人士的共识。据佛山某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负责人估计,当地一家水龙头制造厂仅使用了50套机器人抛光系统,却需要150名专业人员负责操作、维护以及保养这些设备。以此类推,全国范围内规模较大的水龙头生产企业数量超过500家,仅此一项便需要超过7.5万名机器人专业人才。由此可见,只要工人能够成功实现职业转型,他们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那么,我们应如何帮助传统工人实现职业升级,以更好地适应机器人时代呢?专家们建议,企业应当与高等教育机构携手合作,通过资源整合,迅速为行业培养、输送并储备所需的人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有企业意识到了机器人技能培训中所蕴含的巨大商机,他们积极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人才提供理论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平台。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