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在机器人产业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2024-09-03 工业品商城77
核心提示:自从去年伊始,关于机器人产业将成为继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后又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产业的话题便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执行主席罗军先生曾经公开表示,并非每一个地区都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所需的优越条件,而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市场辐射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如果以

     自从去年伊始,关于机器人产业将成为继太阳能光伏产业之后又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产业的话题便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的执行主席罗军先生曾经公开表示,并非每一个地区都具备建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区所需的优越条件,而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市场辐射能力以及原材料供应等因素。如果以上三个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不显著,那么就不宜贸然涉足这个领域。

     尽管李光先生坦诚地承认各地机器人产业规划存在一定程度的“雷同现象”,但是当被问及产业是否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时,他坚定地指出,“机器人产业与太阳能光伏产业有着显著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市场驱动,而后者则更多地依赖于政府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显而易见。”

     撇开行业内有关“产能过剩”的争议,当前各个地区对于机器人产业的争夺战正愈演愈烈,这一点从重庆市规划的三个机器人功能区中便可窥见一斑。

     在“机器人之都”的宏伟蓝图下,重庆市精心规划了两江新区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璧山工业园特种机器人功能区以及江津双福工业园服务机器人功能区。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了解到,虽然上述三大功能区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它们之间并非泾渭分明。例如,重庆社平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生产工业机器人产品,然而它目前却选择落户在以服务机器人为主导的江津双福工业园。

     “三个功能区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例如在招商引资环节,各园区向企业提供的优惠条件会保持相对一致,从而避免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李光先生表示,完全不存在任何重叠也是不现实的。

     对于重庆市来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道路仍然漫长且曲折,业内专家们期望,重庆市能够在创新思维和独特创意方面走出属于自身的特色之路。

     实际上,重庆市已经开始付诸实践。据李光先生透露,当地正在积极探索机器人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计划引入金融机构的力量,采用机器人租赁的方式,并将售后服务纳入其中。目前,这项创新模式正在等待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

     除此之外,重庆市还计划借助国企改革的东风,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以资金作为桥梁,探索混合所有制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同时,通过委托国外知名猎头公司引进高端技术人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