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4-09-03 工业品商城15
核心提示:2012年,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规划文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装置作为重点攻关对象,力求实现技术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12年,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规划文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及《“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装置作为重点攻关对象,力求实现技术突破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体而言,将重点研发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流程工业的核心工艺和成套装备,力促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以及关键零部件等装置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据记者深入调查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科学技术部对机器人产业给予高度关注,长期以来持续推出相关扶持政策,在各项发展规划中均将智能装备纳入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的863计划亦专设机器人研究专题,为众多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此之外,机器人行业在过去并无行业协会组织,然而近些年来,机器人产业联合会及机器人产业联盟相继成立,如今已有许多省市积极筹建机器人产业联盟,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重庆、辽宁等地皆已设立各自的机器人产业联盟,其主要宗旨在于通过整合机器人产业相关企业资源,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

     然而,我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尚处发展初期阶段。其中,沈阳新松机器人、安徽埃夫特以及广州数控等企业堪称国内机器人生产领域的领军者。

     “机械行业的工作较为繁重,现今的90后群体普遍不乐于从事此类工作。”该知情人士进一步解释道,机器人的首要功能便是替代人力,使人们得以摆脱繁琐、重复且耗费大量体力的工作。其次,机器人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再者,机器人的应用可确保产品品质稳定可靠。特别是在上下料环节,由于技工成本过高,珠三角地区已难觅合适人才,而冲压作业更是高风险职业,每年因工伤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不在少数,工作环境紧张、单调乏味,需不断重复相同动作。

     在约占整体市场份额10%的细分市场中,除了国内数百家机器人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一个颇具趣味性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机器人买家开始自行制造机器人,甚至逐渐转变为新的卖家。

     然而,业界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国产机器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仍在于核心部件无法实现自主生产。“现阶段,我们不得不从国外采购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相较于外资企业自产自用的成本,我们的采购价格往往高出三至五倍之多。”

    机器人高级分析师陈超鹏指出,目前我国国产机器人多为非标机器人,即根据下游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而国外大型企业则主要致力于批量化生产标准化机器人。尽管非标机器人能够满足国内中小企业复杂多变的环境需求,但由于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因此这种模式难以催生出业内的龙头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蔡鹤皋同样表示,截至目前,尚未出现如同德国库卡、瑞典ABB、日本安川这样的全球性大型企业。工业机器人所需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伺服电机、减速机等仍需依赖进口,这无疑制约了工业机器人发展的步伐。

    业内人士透露,我国机器人制造所需的关键零部件——电动机,通常向日本安川、日本三洋等知名企业采购;至于关键零部件伺服电机,绝大多数则来自安川供应;至于关键零部件减速器,很大程度上亦需向日本减速器制造商购买。减速器占据全球80%至90%的市场份额,呈现出明显的垄断态势。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