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无处不在的数据,无处不在的革新

   2024-09-06 工业品商城19
核心提示:如今,传感器如同空气般随处可见,原因在于它们遵照着摩尔定律——更小巧、更廉价且功能愈加强大。智能手机中的陀螺仪与加速度计,曾几何时还是庞然大物,价值不菲;现如今却已然成为了标配。在过去,此类设备的运用多局限于航天器或导弹导航领域。然而,得益于微电子设计、能源及电磁波谱管理的飞速进步,即使是不足1美元

     如今,传感器如同空气般随处可见,原因在于它们遵照着摩尔定律——更小巧、更廉价且功能愈加强大。智能手机中的陀螺仪与加速度计,曾几何时还是庞然大物,价值不菲;现如今却已然成为了标配。在过去,此类设备的运用多局限于航天器或导弹导航领域。然而,得益于微电子设计、能源及电磁波谱管理的飞速进步,即使是不足1美元的芯片,亦可将传感器阵列接入低功耗无线通信网络。

     如此庞大的传感器网络所产生的信息量堪称海量,然而,大部分信息对于我们而言却是隐形的,仿佛被一堵无形之墙隔离,唯有特定设备的特定程序(如调节恒温器或记录每日步数的应用)方能触及并加以利用。

     若能打破此壁垒,计算机和通讯业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旦研发出相应的通讯协议,使设备间及应用程序间能够自由交换数据(已有团队正在为之努力),那么任何程序皆可获取任意设备内传感器的数据。倘若此愿景得以实现,马克·魏泽尔在23年前的《21世纪的计算机》中所描绘的普适计算时代便将变为现实。

     普适计算时代的到来并非渐进式,而是革命性的转变,犹如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在谷歌地图、推特等手机应用,以及推动这些应用的行业巨头身上,我们已经见证了普适计算革命性的开端。然而,只有当各类设备均能从无处不在的传感器获取数据,技术创新方能呈现爆发式增长。未来,那些善于整合环境信息的科技公司,有望跻身市值达10亿美元的行列,他们将利用我们周围传感器产生的数据,开发出全新的应用程序。

     预测普适计算及传感器数据将如何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其难度堪比30年前预判互联网将如何改变世界。幸运的是,我们可用“媒介理论”作为参考:上世纪60年代,通信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言,电子媒体(主要指电视)将成为人体神经系统的延伸。试想,若麦克卢汉今日尚在世,他会如何看待传感器的普及呢?当传感器无处不在,当其收集的数据以全新方式融入人体感官信息,人类感知的疆界将何去何从?当我们的感知超越时空和尺度的束缚,我们又应如何定义“存在”的概念?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