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校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至关重要。智慧校园通常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要素。单张射频卡便可实现学籍管理、生活消费、身份认证、网上缴费等多种功能。得益于统一化的管理方式,校园一卡通较之城市一卡通更易实现,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校园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同时,校园手机一卡通运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也能为城市一卡通提供宝贵的借鉴。
校园一卡通由数字校园中心平台、教务财务校园卡管理中心平台、各应用系统平台共同构建,具备消费结算、身份识别、金融服务、自助查询等多项功能。除门禁功能外,校园卡持有人还可在校园内(如:食堂、图书馆、体育中心、复印室、电控等)进行个人消费支出。由于使用的是本地销售终端,可进行脱机消费,从而显著缩短交易时间及降低交易成本。
此外,由于与银行方面的合作,学生家长得以充分利用银行业全国通存通兑的便利,将生活费、学费等异地存入学生的校园卡中,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生活。
在20世纪末期,随着校园机房管理系统的兴起,众多高校如清华大学纷纷在校内发行了上机卡,然而这些卡的应用均为独立运行。随着M1卡的发展,如今,诸如清华同方、联想、北大方正等大型的系统集成商,已纷纷将校园一卡通纳入其业务范畴。据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林强透露,校园卡系统每年通过校园卡消费与支付的金额少则数千万元。校园一卡通已然深入校园生活。
个人消费市场是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因此物联网在智能消费领域的应用,无疑将为物联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追溯码,消费者可凭借每个商品上的专属标签追溯该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质量控制和监督的作用。早在2004年,伊利便启动了婴幼儿奶粉追溯体系,初期采用数字码手工采集数据,至2006年改用一维码,2011年全面启用二维码。
今年8月,上海市公布的《上海市食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将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8大类食品纳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体系。尽管就当前形势而言,“技术、成本、消费”这三道难关仍需攻克,许多追溯码形同虚设,但毫无疑问,未来的产品追溯尤其是食品追溯,必将成为一种消费趋势。
智能支付,无疑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科技产物。阿里的“刷脸支付”、苹果的指纹认证(据公开报道,苹果有计划将指纹验证技术引入最新款iPhone的移动支付应用)、支付宝与银泰在扫码支付方面的尝试,均是智能支付领域的创新之举。智能支付不仅适用于实体商业场景,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在线购物环境。
智能家居的形态丰富多样,通常可划分为家电控制系统、灯光控制系统、影音控制系统、人脸识别系统、门窗控制系统、安防控制系统等。家电控制系统由家电终端、控制模块、控制平台软件组成,用户可随时通过手机、电脑端对家中的家电设备进行远程操控与管理,例如:启动洗衣机、查询冰箱内的食物储备状况、检查煤气是否关闭等。展望未来,甚至无需用户的指令,“物联网冰箱”、“物联网电视”、“物联网厨具”等设备将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需求,自动优化家庭电器的使用配置与协同运作。
拥有智能家居之后,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下雨时,窗磁感应器会自动关闭窗户;夜晚用户步入走廊,灯光感应器会自动开启照明设备;冰箱内缺少水果,联网冰箱会自动在网上下单购买;用户外出时,煤气传感器、烟感传感器、红外对射传感器等设备会实时监测室内状况。
国内的智能家居产业自21世纪初开始萌芽,当时有超过50家智能家居研发企业。随着时间推移,2010年后进入了融合发展阶段。2010年,海尔生产出全球首台物联网冰箱,并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通过与网络的连接,实现了冰箱与食品、超市、用户之间的无缝沟通。2013年起,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推出一系列智能客厅软硬件产品,以抢占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