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蓬勃发展的无锡生产车间,总经理杨雷向记者娓娓道来生产现场映射信息平台的独特功能,只需借助电脑的操作,生产线上的一个机械抓手就能敏捷地做出响应动作。“这是数字化汽车装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传感技术精准整合生产信息,构建起虚拟环境与实际生产过程的紧密联系。整套数字化汽车装配线能显著提升汽车厂的底层生产效益5%至10%。”杨雷自信地表示。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正以其深远的影响力深刻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重塑国际产业格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指出,加速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广泛推广普及和深度应用,将有力推动我国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中掌握主动权,促使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工信部副部长毛伟明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物联网步入快速发展期,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日益完善,集聚发展态势显著。目前已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并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物联网产业聚集发展区,在无锡、重庆、杭州建立了3个国家级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据统计,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3650亿元,2013年突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
“我国物联网技术研发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苗圩介绍说,传感器、射频识别、通讯协议、网络管理等领域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部分科研成果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正在制定的物联网国家标准达49项,由我国主导制定的“物联网概述”标准草案成为全球首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在江苏新日电动车的一家营业厅,工作人员将一辆电动车骑走后,记者在展示手机上便可实时查看这辆电动车行驶的路线、安全状态等各类信息。“若有人盗取了车辆,安装了智能防盗系统的电动车会立即将车的位置和行驶轨迹发送至车主手机上,有助于迅速找回失窃车辆。”新日电动车总裁办主任陈开亚介绍道。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毛伟明表示。多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经济运行领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12万亩应用示范基地内开展大田管理应用示范,节水率达16%以上,肥料综合利用率提高10%至15%,每亩增产16公斤。在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江苏省的太湖蓝藻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智能感知、调度和管理能力的一体化综合平台,有效监测管理太湖水质、遏制湖泛发生。在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上海建成了浦东国际机场飞行区围界安防系统,上线以来已成功检测到多起非法入侵事件。
曹淑敏认为,加速物联网的推广普及和深度应用,将推动医疗、教育、养老、社会保障、交通出行等环节的便捷化、智能化,扩大信息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