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4-09-13 工业品商城22
核心提示:现代制造业并非等同于简单的流水生产线,如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富士康早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机器人研发工作,期望在未来实现部分环节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以此来取代人力劳动。在汽车零配件制造厂中,只要有充足且稳定的订单支持,企业主们首先考虑的便是购置机械手臂来替换人力。  对于订单较为稳定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引

      现代制造业并非等同于简单的流水生产线,如全球最大的代工巨头富士康早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机器人研发工作,期望在未来实现部分环节的自动化和机器人化,以此来取代人力劳动。在汽车零配件制造厂中,只要有充足且稳定的订单支持,企业主们首先考虑的便是购置机械手臂来替换人力。

  对于订单较为稳定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引入机器人有着诸多优势,例如无需担心成本大幅度上涨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因员工情绪波动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从而提升了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几乎所有的企业主都坚信,虽然购买机械手臂的初期投入可能较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其成本效益更为显著。此外,在清洁、危险作业以及物流等多个领域,机器人也能够发挥出人类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达到了惊人的36560台,同比增长高达60%,成功超越日本,跃升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然偏低,以每千人机器人拥有量为例,我国仅为23台/千人,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与全球平均水平的55台相比亦存在明显差距。以自动化水平最高、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汽车行业为例,全球领先的五大汽车生产国——日本、德国、法国、美国以及意大利的汽车工业机器人密度均已经达到每万人1000台以上,而我国即便在此基础上有所增长,每万人也不过213台而已。

  不少人对我国的装配技术水平提出质疑,认为与德美日等国相比仍有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流程管理与标准化程度尚不及发达国家,而机器人的标准化程度显然优于人工操作。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对某些微小螺丝的规格要求精确至百分之一毫米,这无疑对机器人的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行业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2013年的增长率高达50%。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约为5000万人,而工业机器人主要替代的领域如汽车、电子、化工及食品等行业的从业人数约为3000万人。若按照计划,预计到2020年前后,这些行业的平均工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100台/万人,那么便意味着将有30万台工业机器人的潜在替代需求。

  然而,与高铁国产化率相比,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仍显滞后。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仍有待突破,核心部件的供应也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国产机器人在国内机器人市场中所占份额仅为13%,在高科技含量的机器人领域,我们往往只能赚取组装的微薄利润。

  日韩等国纷纷实施机器人强国战略,例如广州数控副总工程师何英武先生曾指出,“韩国注重服务类机器人的研发,主导制定此类机器人的国际标准;美国则致力于高端机器人的开发,如勘探、防爆灯功能机器人;日本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卓越,且价格相对ABB更为亲民;瑞典的ABB则代表了欧洲的顶尖技术,工艺精良,拥有最为完善且优质的产业链”。面对各国的竞争压力,我国亟需引进并吸收上述各类机器人,然而,那些热衷于跑马圈地的企业是否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呢?

  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截至2014年6月,全国范围内已建成或正在筹建的机器人相关产业园已多达30余家。预计到2020年,这些产业园的规划投资总额将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然而,机器人产业绝非房地产化,并非单纯依靠土地储备和园区规模大小就能实现核心产业的发展,股市炒作概念同样无法突破核心技术瓶颈。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