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机器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急需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2024-09-14 工业品商城12
核心提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机器人课题小组发表的研究论文《工业机器人行业专利分析报告》揭示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已经达到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55台机器人的水准,而反观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投入应用程度只有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23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该项目的负责人崔伯雄先生,现任职于国家知识产权

     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机器人课题小组发表的研究论文《工业机器人行业专利分析报告》揭示出,当前世界范围内的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已经达到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55台机器人的水准,而反观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投入应用程度只有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23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该项目的负责人崔伯雄先生,现任职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光电技术发明审查部部长的职务,他对媒体表示:“根据这个比例进行推算,如果中国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使用水平,那么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会呈现出一种巨大无比的态势。”

 尽管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国产机器人的供应能力却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据中国机器人产业    联盟数据统计中心主任李晓佳女士介绍,2013年我国国内采购并组装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接近37000台,其中外商投资的机器人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以6轴及以上的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这些机器人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业、焊接业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据了整个市场份额的96%。而国产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场景仍然集中在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方面,这些机器人主要服务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与此同时,国外的主流机器人制造商也在悄悄地进军中国市场。例如,2006年,瑞士ABB公司将其机器人业务的全球总部迁移到了上海,并且在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又如,2013年,日本安川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机器人工厂正式投产,预计投产后每年的产能可以达到12000台。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外的机器人制造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大约90%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ABB公司和安川公司在内,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等四大机器人巨头目前已经占据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70%。

     从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销售情况来看,跨国公司的品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全年的销售量高达2.7万台,占据了总销售量的74%。相比之下,我国本土的机器人品牌仍处在成长阶段,像秦川发展、沈阳新松这样的国内机器人先驱者,他们的销售业绩相对于外资企业来说仍然显得微不足道,他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因此附加值相对较低。

     针对这种现状,崔伯雄先生表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工业机器人的传统强国在争夺中国等新兴市场时,他们都非常注重利用核心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市场和技术的双重垄断。”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先生则认为,国产机器人与发达国家的机器人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过去我们只能依赖进口机器人,现在我们开始模仿学习,但是产品的质量和寿命仍然难以提高,国际品牌的知名度也不够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缺乏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