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全球制造业再竞争的新挑战与机遇

   2024-09-23 工业品商城118
核心提示:“工业4.0”一说源自于德国学者,旨在在制造领域建立起以资源、信息、物品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德国人将之誉为“工业4.0”,亦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此理念描绘了一种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互联与有效沟通,从而构建出一个高度灵活且具有个性化和数字

     “工业4.0”一说源自于德国学者,旨在在制造领域建立起以资源、信息、物品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德国人将之誉为“工业4.0”,亦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此理念描绘了一种通过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互联与有效沟通,从而构建出一个高度灵活且具有个性化和数字化特点的智能制造模式。

     回顾过去,自18世纪以来的三次工业革命,早已深入人心。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开启了工业1.0时代;20世纪初期的电力应用,引领了工业2.0时代;20世纪70年代的大规模、大批量的简单化生产模式,则标志着工业3.0时代的到来。

     这三次工业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逐渐引起世人关注。自2011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工业4.0”概念以来,该词汇便迅速成为了国内外政府、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媒体的热门话题。

     截至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2013年我国发电设备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2亿千瓦,约占全球总量的60%;造船完工量达到4534万载重吨,占全球比重高达41%;汽车产量更是高达2211.7万辆,占全球比重达到25%;机床产量达到95.9万台,占全球比重高达38%。显然,中国已然稳坐全球制造业的头把交椅,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三分之一。因此,由德国率先提出并得到美国、日本积极响应的“工业4.0”,无疑带有全球制造业重新洗牌的浓厚色彩。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若“工业4.0”得以在德、美、日等国成功推广,那么中国未来依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高性价比产品的相对优势将会受到明显削弱。在中国高铁、核电、特高压电网、通信等领域全面进军全球市场之际,“工业4.0”概念立即引发了广大国民的热烈讨论。

     今年10月份,中德两国正式签署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明确表示双方将在“工业4.0”领域加强合作,这标志着工业从3.0自动化时代向4.0智能化时代的转型已经拉开序幕。

      值得一提的是,将于12月19至22日在成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2014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暨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此次活动以“人机一体,智能制造”为主题,届时来自瑞士工程院、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等全球知名科研机构的权威专家以及众多企业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为我们呈现一场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行业的饕餮盛宴。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宏鑫指出,作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在于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同时确保国家安全。发展自动化、推进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乃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即将召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无疑使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工业4.0”这一全新概念再度成为焦点。业界分析人士预计,未来十年内,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步入“分散化”生产的崭新时代,“工业4.0”将借助网络技术对生产制造流程进行实时管控,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工业4.0”重回公众视线,也使得“工业4.0”成为了A股市场备受瞩目的新兴概念。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未来相关自动化企业的业绩有望迎来大幅提升。因此,近期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工业4.0”热潮,相关概念股纷纷连续飙升直至涨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